中國工具行業離發展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2008-10-22 14:27:57

中國工具行業現狀:進入新世紀進步很大,但離發展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現代高效刀具在國內習慣稱為數控刀具,它是現代數字化制造技術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現代高效刀具中,高效硬質合金刀具是主力產品。
在發達國家,硬質合金刀具已占全部刀具銷售的70%以上。而直到上世紀末,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還頗為緩慢。但進入新世紀以來,隨我國制造業加速現代化的步伐,我國數字化制造技術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上世紀末,我國金切機床年產量已達19萬臺,但其中數控機床僅1.4萬臺;當時,以新型硬質合金刀具為代表的現代高效刀具,亦不足全部刀具銷售的15%。而2007年,我國數控機床產量已達到12.32萬臺,產值數控化率達到43.7%。與此相匹配的高效硬質合金刀具的比重,亦上升到占刀具銷售的40.3%。由此可見,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數控機床和高效刀具,取得了快速、同步的發展。
目前,國產化的現代高效刀具,已經批量進入了汽車行業,模具行業、航空航天、發電裝備、通用機械等各個領域。部分產品的性能,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有效打破了進口刀具在一些領域的壟斷地位,為我國高效刀具市場的規范競爭作出了貢獻。
更須指出的是:我國工具行業近十年的發展,和改革開放前期二十年間以數量擴張為主的發展模式相比,出現了十分積極的變化。在市場推動下,一大批工具企業開始關注我國現代制造業發展對高效刀具的迫切需求,花大力氣調整產品結構,推動產業升級。這使得國產高效硬質合金刀具的發展得以打破長期徘徊不前的局面,獲得高速發展。連續幾年,其增長率都超過30%,遠高于傳統高速鋼刀具的增長速度。
當然,我國工具行業近年來取得的進展,和制造業的發展需要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廣大工具企業必須認清發展趨勢,堅定不移地加速現代高效刀具的發展進程。
中國工具行業的發展落后于現代制造業的需要,主要表現在哪里?
曾有人用“國產機床配洋刀”的說法描述我國工具行業落后于制造業的發展需要。我們認為,這種說法不準確。就當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國產刀具滿足國產機床的配套需要,總體上是不成問題的。那么,我們是不是由此得出結論,國產刀具就不落后了呢?當然不是。
我認為,我國工具行業的發展水平尚不能滿足現代制造業的發展需要。這主要表現在:制造業發展中不斷提出的加工難題,對品質和效率的不斷追求,我們往往不能及時拿出解決辦法。也就是說,制造業提出的新的、高端的需求,基本上還要依靠國外技術來解決。
說到國外先進加工技術,我們不僅要看到放在前臺的幾把高效刀具,更要看到在這些刀具后面,有現代加工技術的強大支撐。因此,我們的關鍵差距,不僅僅表現在高效刀具的制造能力方面,更表現在缺乏解決現代加工技術問題的綜合能力方面。
說到這里,問題已經很清楚了:為國產機床配上國產刀具,顯然不是一個我們要追求的發展目標。我個人以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盤國產化的觀念已經不合時宜,也不能將其作為衡量一個行業發展水平的標志。
實際上,在發達國家,本國機床配“洋”刀,是正常現象—經濟全球化,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充分競爭中推動發展。關鍵還是看你是否具備了和國際強手抗衡的能力。
從更廣泛的視角看,伴隨制造業競爭的日益劇烈,發達國家競相發展現代高效刀具,目的是提高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所以,工具行業的實力,主要體現在為制造業解決問題、滿足其發展和競爭需要的能力。這是關鍵所在。
前面講到了最近十年的成績和進步,是實實在在的,應該肯定的。
但是,過分高估我們的水平,對今后的發展也是有害的。當前,有些業內人士樂觀地認為,近十年來我國發展了一大批數控機床和現代高效刀具,很多產品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解決了用戶的問題。由此應該認為,我國的機床工具產品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基本上滿足現代制造業發展需要。我想指出,這種過分樂觀的估計,既不符合實際,也不利于今后的發展。
這是因為,第一,我國近年發展的數控機床和現代高效刀具,基本上處于仿制階段。充其量是仿創結合。雖然做出了一批高端產品,但其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這是不能和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級階段混為一談的。
第二,我們近年來在高端產品發展方面,采用以仿為主、替代進口方針,雖有利于加快發展速度,滿足制造業的需求,但與此同時,這種發展方式付出的代價是技術上基本依賴發達國家,失去了發展的主導權,永遠跟在人家后面走。
例如,現代高效刀具的基礎制造技術主要有三大塊:高水平的現代刀具材料;高水平的現代涂層技術和裝備;高水平的刀具專用數字化制造技術的裝備。可以說,這三大塊的高端技術,包括原材料、技術、工藝和裝備,我們還主要依靠引進,一旦離開了這些“洋拐棍”,高端產品是制造不出來的。
上面提到的,還僅僅涉及有關制造技術的軟、硬件方面,實際上在服務技術方面,我們同樣存在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見,我們在回顧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