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以結構調整促工業發展
2007-10-29 10:26:08

對工業經濟發展,市委、市政府有著深謀遠慮,他們思考的不是如何讓GDP立竿見影地增長,而是追求經濟與生態的良性融合,追求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隨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大連市將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對老工業城市進行所有制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共存,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十六大以來,大連市工業始終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機遇,加大工業結構調整、改造和創新力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斷發展壯大石化、現代裝備、電子軟件和船舶等"四個基地",優化調整工業結構,做大做強工業規模,全面提高工業效益,全面實現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大連工業在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中邁出了新的步伐。
總量與規模迅速提升
十六大以來,大連市著力發展核心競爭力強、效益好、潛力大的優勢產業和產品,增強工業經濟增長的內在潛動力,相繼建成了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石油煉化基地,國內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制造基地,機車、機床、制冷、軸承、柴油機、石化通用設備和大型起重設備等產品均居全國前列。
到2006年底,全市已有規模工業企業2954家,是2002年的1.6倍;資產總和是2002年的2倍;實現工業增加值是2002年的3.1倍。在經濟總量迅速擴大的同時,全市規模工業經濟發展速度也在不斷提升。2002-2006年,大連規模工業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同時,2006年,大連工業拉動全市經濟增長提高9.3個百分點,居各行業之首位,成為大連市經濟快速增長的中流砥柱。
各種所有制競相發展
十六大以來,大連市加快了所有制結構的調整步伐,大力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國有企業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的步伐,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多種所有制經濟活力日益體現。
2006年,國家資本、集體資本和港澳臺商資本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法人資本、個人資本和外商資本比重均有所上升,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在大連市工業經濟中的地位正迅速壯大。2006年,全市規模民營工業實現增加值229.4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的23.5%。大連市形成了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
與此同時,全市規模工業經濟效益整體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和大幅提高,主要效益指標連續創新高。2006年,我市銷售收入超十億的規模企業有35戶,其中,銷售收入超百億的規模企業有4戶。
在民營工業發展過程中,大連市一批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民營企業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全面提升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實現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如今他們已在全市規模工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2004-2006年,冰山集團的冰山牌螺桿式制冷空調機組、瓦軸集團的ZWZ牌滾動承載軸承、重工·起重集團的減速機、大化集團的大地牌氯化銨、華豐家具的華豐牌實木家具等20種工業產品先后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極大提高了大連工業產品在國內外的市場影響力。結構布局 顯現優勢規模
近年來,大連市始終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作為工業發展的主線,工業發展呈現出產業結構逐步得到優化和升級,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的態勢。2006年,在全市規模以上36個行業大類中,規模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10個行業中,占全市規模工業的78.6%。
——裝備制造業大展宏圖。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近年來,大連市一些重點裝備制造企業紛紛抓住政府賦予的各項優惠政策,有效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打造名牌產品,爭取國內外市場,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益。
2006年,全市規模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42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的45.2%,比2002年增長2倍,年均增長31.1%。
隨著船舶重工集團的成功合并,大連擁有了全國首家生產總值和銷售收入都超百億元的造船廠。預計到2015年,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的造船產量將位居世界第一位,大連將成為世界級造船基地。同時,中遠船務集團成功入駐,使大連整體修造船能力日顯增強。2006年,全市規模船舶工業是各行業中增長最快的。作為大連市傳統優勢行業,近幾年來,軸承制造業積極挖掘潛力和優勢,加大開發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力度,成為全國重要軸承產業基地。
——石化工業生產能力大幅提高。2006年,全市規模石化行業完成增加值249.6億元,比2002年增長2.6倍,年均增長37.3%,增速僅次于船舶工業,排在第二位。自十六大以來,大連市石化工業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全市規模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作為大連市石化行業的兩個龍頭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大連石化分公司和西太平洋石化有限公司不斷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創新能力日顯增強,生產能力大幅提高,技改規模成倍擴大,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電子、食品工業蓬勃發展。2006年,全市規模電子及軟件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6.5億元,比2002年增長71.8%,年均增長14.5%。2006年,在大連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