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機械、模具、塑膠工業展覽會如期舉行
——應對危機 挖掘市場,深圳機械行業開局良好
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機械制造工業展覽會(SIMM2009)、中國(深圳)國際模具及制品工業展覽會(S.Mould2009)、中國(深圳)國際塑料橡膠工業展覽會(
S.Plas2009)于2009年3月28日 至3月3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如期舉行。來自瑞士、瑞典、意大利、比利時、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美國、以色列、奧地利、愛
沙尼亞、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以及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品牌企業將云集深圳,展現最新的加工工藝與技術。
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I.C.E.)、意大利機床、機器人和自動化制造商協會(UCIMU-SISTEMI PER PRODURRE)、韓國貿易協會(KITA)、香港壓鑄及鑄造業總會
、臺北機械同業公會、臺灣春保等單位都組織了眾多企業盛裝亮相深圳;來自境內外的眾多OA制造、家用電器、通訊IT、電子電氣、汽車、儀器儀表等行業的相關
廠商亦云集深圳,共同見證2009年初華南機床模具、制品行業最重要的國際盛會。
一、金融危機中“深圳機械展”的變革與發展
這個伴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反映了珠三角制造業發展沿革的大型專業品牌展會,在走過十年風華秋實之際,迎來了因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檢驗和洗禮,再次彰顯了
這個專業品牌展會在市場經濟中的社會功能與作用,同時也昭示著中國華南市場對機械產品潛在的龐大需求和吸引力。
在珠江三角洲展覽業受到嚴重沖擊,許多展覽會已經停辦的逆境中,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機械、模具、塑膠工業展覽會仍然集聚了900余家海內外廠商,帶著最
新的金屬加工機床、激光加工及鈑金設備、精密測量儀器、控制與傳動系統、工具刀具及耗材、塑膠及周邊設備、模具及制品、金屬成型材料等產品,透過深圳機
械展這個平臺,在危機中找商機,在逆市中尋發展,以積極理性的心態應對危機,挖掘市場,迎接未來。并為制造業同仁在萎靡的市場氣氛中,營造了一個即可供
大家學習吸收行業新知識,了解行業最新技術與發展方向,又可同臺競技,承接訂單,進行展示、交易、溝通、合作的貿易平臺,重塑業界對未來市場的希望和信
心。
但是,覆巢之下無完卵。與08年展覽規模達11萬平方米的高潮狀態相比,第十屆深圳機械展雖然展商數量減幅不大,但展覽面積卻減少超過30%。
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以出口為主的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業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企業遇到訂單短缺、資金緊張、信心不足等困難,從而造成今年參展商中
不少中低端企業觀望,而部分高端企業及外資企業壓縮參展規模,導致今年展會的展覽面積也隨之減少。
面對當前金融危機對市場帶來巨大沖擊的現實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第一,作為素有“機械行業風向標”之稱,被業界寄予更多期待的深圳機械展在市場中要得以
健康生存與發展,就必須根據市場對機械產品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不斷革新,緊貼市場跳動的脈搏,與展會的組織策劃、運營戰略以及展會的市場功能、貿易功能
、城市功能、社會功能和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脈博相聯系。經過這場大浪淘沙帶來的行業內部洗牌,從事簡單加工的低附加值產品企業已難以維繼,而高端精密
制造、高附加值并且經營管理能力強的企業將成為制造業的中流砥柱,也是深圳機械展未來的主流展商。第二,深圳機械展要得以繼續生存與發展,還必須在立足
于中國華南市場的同時,通過吸納世界高端展覽品牌,引進世界高端產品的廠商,提升展品結構層次,開拓新的展示面,以滿足日趨優化與升級的制造業市場對高
端機械產品的需求,讓機械產業煥發生機,得到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第三,深圳會展業有待提升、推廣和強化的迫切性。政府應重視發揮展覽會的宣傳展示功能
、貿易促進功能、教育培訓功能來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