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數控系統迎來發展良機
2009-07-06 16:01:34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務院出臺了《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繼2006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之后,國務院再次針對裝備制造業發布的規劃。相比較,我認為《規劃》有兩大亮點:
第一,非常務實。《規劃》制定的措施都是可以實實在在落實的,著力點非常清楚。另外,《規劃》還指出了通過稅收等政策手段加以調控。
第二,《規劃》一再強調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這非常及時。自主化與國產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自主化是通過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自主研發平臺或產品,其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引進國外關鍵技術和產品,再配置部分國產零部件制造的所謂“國產化”產品,不但為國外企業帶來了商業利益,而且還可能阻礙了自主創新。因此,提升裝備制造業自主化水平具有現實的意義。
《規劃》為數控業帶來良機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強調通過依托科技重大專項,使我國基本掌握高檔數控裝置、電機及驅動裝置、數控機床功能部件、關鍵部件等方面的核心技術。眾所周知,數控系統和關鍵功能部件是高檔數控機床的核心部件。長期以來,我國高檔數控系統基本依賴進口,國外至今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或限制,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國防安全,已成為制約我國數控機床產業發展的瓶頸。《規劃》的出臺和“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啟動,極大地鼓舞和增強了我們的信心,國產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行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我國數控系統產業經過多年的拼搏,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國產經濟型數控系統產品已形成規模優勢,占據了中國95%以上的市場份額;中檔普及型數控系統產品技術和可靠性與國外差距明顯縮小,已實現批量生產,但國外品牌仍然占據了我國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高檔數控系統產品在核心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但技術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國外品牌占據我國95%以上的市場份額。
造成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市場占有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用戶不愿選用國產品牌的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10多年前,我國數控系統產業曾經因可靠性差而打過敗仗,導致國內用戶至今對選用國產品牌心有余悸。但是,近5年我國數控系統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雖然國產品牌中有的產品確實還不如國外同類產品,但中檔型產品在技術和可靠性方面與國外相比差距不大。而現狀是即使是國產品牌中好的產品,用戶也不敢選用,導致國產品牌很難走出“越不用,越不好;越不好,越不用”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