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共和國同齡的北京第一機床廠六月三十日迎來了她六十歲生日。在六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北一走過了曲折而又不平凡的發展之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裂變”。北一從誕生之日起,就處于我國機床工業的最前沿陣地,勇敢地承擔起振興和發展中國機床工業的光榮歷史重任,如今已成為我國機床制造業的主力軍,成為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機床工業戰略格局和供求平衡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六十年來,北一自行設計、制造機床有500多個品種,產量達10萬多臺,產品享譽海內外,銷往全國各地,并遠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航空航天、工程機械、大型船舶、電力設備、汽車行業、鐵路建設等行業的發展提供優質裝備,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北一從1949年建廠初期只能生產水車、滅火器等簡單的機械和零件開始,經歷了從1958年到1965年的初步發展時期,1966年到1980年計劃經濟時期,1981年到2000年的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及從2000年開始的搬遷調整的快速發展新時期。六十年來北一經過艱苦努力,不斷完善改進產品性能質量,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奠定和鞏固了北一在國內機床行業的地位。特別從2000年開始,北一加快了搬遷新建改革改制的步伐,企業得到蓬勃健康快速發展,近幾年實現了產業水平的升級。企業先后與日本大隈、日本圣和、法國菲莫爾康等國際知名公司合資,設計制造各類數控機床、精密功能部件、刀具、刀柄和各類裝配生產線等,使產品在高速度、高精度、可靠性和宜人性等方面都達到國際當代水平。2005年北一全資收購了德國瓦德里希·科堡公司,及時跟蹤消化吸收世界先進制造技術,這不僅鞏固了北一在重型、超重型龍門數控機床在國內市場領先的優勢地位,為參與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世界機床市場的競爭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北一的國際化之路,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效益,而且使企業快速跨越數控機床發展的初級階段,用最短的時間,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直接與世界先進機床企業接軌,實現了機床工業產業升級,并成為世界性的知名機床企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實現了工藝流程再造。北一抓住了搬遷的機遇,不僅確立了北一發展的準確定位,還在企業內部進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進行了整個工藝流程的再造。有效地進行了資源的重組和整合,相繼建立了以北京順義林河數控機床產業基地為核心,高碑店毛坯制造、良鄉零部件和整機制造、通州整機制造四大基地;實施產品換代升級,實現當代數控機床批量生產;提升工藝手段,實現產品制造現代化;改變產業結構,實現“兩頭在內、中間在外”專業分工的總公司、子公司產業結構;縮短了工藝鏈和生產鏈,改變了生產環境,實現廠房、工藝裝備和生產環境現代化,建立了計算機網絡,實現了現代化管理。對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進行了變革,縮短了工藝鏈、組織鏈、資金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這次成功的搬遷是北一發展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它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總體實力,加快了創新步伐,使北一朝著現代化企業迅速邁進。?實現了體制、機制和組織創新。以盤活存量資產、有效整合資源、按照專業化生產的原則,先后組建成立了子公司、事業部、制造部;按照主輔剝離的原則,實現了生產后勤和生活后勤的全部社會化;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則,進行了部門整合和人員精化。
實現了經濟指標的歷史性突破。面對當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北一審時度勢,沉著應對,在深入市場調研、優化產品結構、開發需求產品、整改產品質量、提高企業管理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部署,特別是在國家投入4萬億巨資拉動內需政策出臺后,努力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重點,通過結構調整,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取得了矚目成績,各項經濟指標的穩步增長,凸顯了北一在國內機床行業地位,顯現了企業良好發展態勢。
——在機械工業重點聯系企業主要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整體排名中,由“十五”期間的第86名已躍至今年的第6名;
——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27.7億元,是2000年的8.3倍,是“十五”末期的4.5倍;實現利潤4.07億元,是2000年的80倍,是“十五”末期的9倍。2009年1-5月再次刷新歷史記錄,實現銷售收入12.63億元,同比增長15.27%,實現利潤2.17億元,同比增長16.19%,利潤占國內同行業近60%。北一在國內金切機床行業中銷售收入排名第三,利潤排名第一;
——中高端數控機床特別是重型機床占銷售收入的比例,由“十五”末期的20%,提升到60%;
——在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連年遞增的情況下,近三年來員工的平均工資收入實現了翻番。
這一串串閃光的數字見證了北一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凝聚著北一人的智慧和汗水。
六十年光輝歷程,六十年滄海桑田,鑄就了北一人的夢想,北一已成為中國工業發展的縮影,機床工業發展的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