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信息化日益成為提升我國工業化水平的主要手段和推動我國制造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機床作為裝備制造業的“母機”,為傳統機械工業、國防工業、汽車工業、航空航天工業、電子信息技術工業以及其他加工工業提供加工裝備,是“支柱的支柱”。因此,可以說整個裝備制造業的信息化依賴于機床業的信息化。
目前我國的機床業信息化程度不高,近幾年雖然部分企業有些進展,但還是主要停留在對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CAPP)等數字化設計軟件應用上,在管理信息化水平還比較落后,對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等系統的應用還不成熟。目前,完整實施ERP的企業還不是很多。雖然財務管理、庫存管理等實施得還比較成熟,但生產計劃管理、成本管理仍是弱項,特別是生產管理、車間作業計劃管理與成本管理及財務管理集成度不高。此外,企業的生產裝配自動化程度低,大部分機床的裝配以手工裝配為主。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柔性度更高的制造系統,這無疑對信息系統的實施帶來一定難度。
在我國,目前推進機床業信息化主要存在兩個難點:一是企業信息化要以產品數據的標準化為基礎,即自下而上的數據要準確詳實;二是在生產數據標準化的基礎上,公司內外部生產、銷售、服務及管理網絡要實現信息集成與共享。這里,單個的機床設備往往會成為企業的“信息孤島”,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從而造成產能的浪費。
另外,制造型企業的銷售和服務網絡往往遍及全國,如何將各地的資源和信息整合統一起來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難點所在。特別是在產品種類復雜的機床行業,真實可靠的產品數據和規范化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避免工作中由于人為失誤而造成的巨額經濟損失。正是由于機床行業具有產品工藝復雜、需求種類多樣的特點,才使得這個領域的信息化建設顯得尤為迫切。
由于機床行業是典型的“加工—裝配”離散型制造行業,所以機床行業信息化的要點是:實施與應用以物料需求計劃(MRP)為核心的生產管理,并和成本管理相集成。對于機床企業信息化建設有以下幾條建議:
第一,企業的信息化需求要明確,戰略目標要清晰。企業不僅要提高產品本身和產品開發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同時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并須防止實施過程偏離戰略目標。
第二,應用管理軟件時,需要與流程變革相結合。如果企業業務流程不能與信息系統相匹配,信息系統功能就無法發揮作用。
第三,要充分考慮應對特殊情況或突發事件的辦法。如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客戶需求發生變化,以及退貨等。因為這些突發事件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涉及計劃、成本、財務等,所以實施信息系統要考慮周全。
第四,實施當中要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同時,企業要建立一個從主生產計劃到物料需求計劃,再到車間作業計劃和車間作業管理的完整的計劃體系。
機床業的信息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像大連機床這樣的行業領先企業,從2003年開始規劃,歷經了5~6年的時間信息化水平才初具規模。政府的引導、重大項目的推進固然重要,但信息化最主要的動力和主導權還是在企業自身,真正實現整個行業的信息化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