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清華大學就業洽談現場,2000多份沈陽市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表被索取一空,30余家企業的展臺上摞起厚厚的簡歷,3000余名北京高校的學子向沈陽推介自己……這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成立之后舉辦的首次大型招才引智活動的場景。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說:如此多的學生參加沈陽的招聘會,在清華歷史上是少見的,足以說明這座城市很有競爭力,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沈陽招才引智的一塊“金字招牌”。
目標鎖定高端緊缺人才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36家企業赴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為沈陽引進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或副高以上職稱的高層次緊缺急需人才。裝備制造業企業這次提供了79個博士崗位,167個碩士崗位,647個緊缺項目崗位,渴望人才的心情可見一斑。
不少企業帶著忐忑的心情走進北京高校校園,而現場的情況令他們大喜過望。據統計,共有215名博士,735名碩士和4317名各類緊缺人才與沈陽的企業達成項目合作、來沈工作及智力交流的意向。其中包括清華大學的19名博士(包括兩名博士后)和22名碩士。
高校學子青睞行業龍頭
記者在招聘會現場看到,沈鼓集團、機床集團、中航黎明公司、東軟集團、沈陽遠大鋁業集團等行業龍頭的展臺前,排起了長龍。
沈陽機床人力資源部副部長楊新偉說:“我們提供的待遇沒有太多的優勢,但我們非常重視為年輕人才設計職業生涯規劃,這方面優勢對優秀人才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清華大學正在攻讀碩士的沈陽籍學生祁跡問:“如果我想來機床集團工作,你們能收我嗎?”楊新偉回答:“只要你真心想來,我現在就可以拍板與你簽約。”
企業前景加大納才引力
不少沈陽企業開出了誘人的條件。遼寧新加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開出了“年薪20萬元,安家費50萬元”的條件;北方重工沈陽礦山機械集團公司以 10至20萬元的年薪招聘人才,沈陽科豐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在10萬元年薪基礎上還提供10至15萬元住房補貼。有的企業還表示,對那些企業最需要的人才,還可以考慮以股權機制來鼓勵。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負責人介紹,雖然我們也開出比較優厚的條件,但與一些發達地區相比依然不具備優勢。不過,裝備制造業這塊金字招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日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