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鄭軍健訪談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如期建成。而不久前落幕的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再一次成為中國—東盟交流合作的一次盛會。記者為此專訪了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鄭軍健,請他詳細介紹中國—東盟博覽會如何為中國機械行業搭建出口的平臺。
本屆博覽會在機械展廳的設置、機械企業的招展方面有什么特點,和往屆相比有哪些進步?
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機械行業是中國國內企業參展的重點類別之一。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機械行業分設三類展區:食品包裝與加工機械展區、電力與新能源設備展區、工程機械與運輸設備展區。參展企業共計357家,展位數約1100個。
第六屆博覽會進一步優化了機械行業專題內容,各展區的展品設置均進行了優化調整。
1.食品包裝與加工機械展區:進一步優化展品類別。展品類別進一步由包裝機械向加工類機械集中,增加了食品加工類機械的參展比重;進一步由大型機械向小型機械集中,加大了該類機械參展企業的比重。參展企業質量高。參展企業多為重復參展的知名企業,而且中國臺灣首次組團參加食包展區。
2.電力與新能源設備展區:首次增設新能源設備的展品類別。全面展示電力工程建設、設備制造、技術成果及運營管理等方面。
3.工程機械與運輸設備展區:規模擴大。展覽規模有較大突破(去年為6000平米),展覽面積較上屆增加67%;知名企業比重大、重復率參展高。品牌企業參展率60%、重復參展率80%,指標為機械行業各展區之首。知名參展企業包括:柳工、廈工、建工、長城汽車、桂林大宇、東風柳汽、浙江吉奧、沈陽金杯等。
展會主辦方對機械行業這個板塊是怎樣考慮和設計的?
中國—東盟博覽會展區設置的主要原則是既保持專題內容的豐富和多樣性,又做到“博中有專”。
中國國內專題及展品設置主要根據中國與東盟近年來雙邊貿易成交量較大的商品作為切入點,選擇符合產業長期發展需求且有別于其它展會而設置。
東盟國家展品設置則征求各國共辦方意見,由各國商務主管部門結合本國產業發展實際情況而設置。
機械行業是中國與東盟經貿領域合作之間發展潛力較大的行業,是博覽會秘書處經過仔細對比和研究確定設立的較為重要的專題之一。
在幫助國內機械企業擴大出口方面,博覽會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哪些幫助?
中國—東盟博覽會立足于為中國和東盟國家的企業扮演牽線搭橋的角色,在幫助國內機械企業擴大出口方面主要采取日常貿易配對服務與會期促進活動相結合的方式。
1.日常貿易配對服務:一是在官網上發布東盟各國家的產品供求、項目招商引資、投資政策、自貿區關稅等信息。二是積極走訪國內重點企業,做重點行業的調研。向企業推介自貿區建設的相關信息;三是積極籌建的中國—東盟信息虛擬中心,進一步打造中國與東盟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平臺。
2.會期商貿促進服務:通過會期舉辦采購商對接會、投資項目對接會、參展商講壇和行業論壇等系列商貿促進活動,幫助企業快速尋找各國合作伙伴。
展會主辦方對下一屆展會的機械行業板塊如何構想?
每一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我們都力圖有所創新。下一屆博覽會,我們將在機械行業招展、展位設置方面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一是在保持往屆的規模和質量的基礎上,在展品設置的定位上將結合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特點,選擇適合外銷的產品。二是展覽形式繼續保持創新、不斷豐富。對產業及該產業鏈相關行業開展調研和分析,在展品定位上做到有特色及高技術含量。三是優選組展機構,并與國內各省商務主管部門緊密配合,完善合作機制,共同做好下屆招展工作。
在第七屆博覽會的時候,我們力爭各展區的名優企業和產品占一定比重,特裝展示面積占一定比重,以期突出各行業的產品特點及差異化、產業上下游關系結合緊密、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高,滿足各國采購商的采購需求;同時我們將力爭老客戶的重復參展率再上一個新臺階。
歷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機械行業方面展覽的盛況如何?
中國—東盟博覽會從第一屆開始就有機械行業企業參展,第二屆起開始設專題展區。從第一屆到第六屆,博覽會機械行業的參展企業和成交金額都有大幅提升,重復參展率也在不斷提高。第一屆機械類展品成交額為25343.8萬美元,到第六屆已達到63861.58萬美元。為進一步優化博覽會專題內容,從第四屆博覽會起,博覽會機械行業參展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裝機械、電力設備、工程機械和汽車類。第四屆博覽會機械行業參展企業數達524個,使用展位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