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是千古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般規律。在戰爭中,則體現為是驕兵必敗。商場如戰場,做企業同樣需要戒驕戒躁,如履薄冰。因為自負和驕傲是成功的大敵,必然導致失敗。
一個人在取得成功之后,特別是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會更加自信,這是積極的一面,但同時往往會帶來“副作用”,會被勝利沖昏頭腦,變得盲目地自信即自負,變得主觀,不能冷靜、客觀地看待一件事情。企業家則常常以自己的判斷來代替市場需求,作出錯誤的決策,產生盲目擴張的沖動,從而將企業拖向失敗的深淵。
石家莊造紙廠有馬勝利,以承包經營企業率先敲響了中國城市改革的鐘聲,一時名聲大噪。他取得的小小的成功被新聞媒體放大,他被放大了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他一口氣承包了遍布全國各地的100多家造紙企業,擔任了100多家企業的法人代表,還成立了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準備建立造紙行業的托拉斯。100多家企業遍布全國各地,造成管理者鞭長莫及,一年365天,即使坐飛機指揮,平均一個企業頂多能呆三五天,能解決什么問題?沒過多久,馬勝利承包的企業紛紛傳出經營不善的消息,馬勝利以“提前退休”的名義黯然出局,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宣告破產。
牟其中因“倒飛機”而一夜成名之后,提出了“放衛星”,“炸喜馬拉雅山”,“承包3000家國有企業”,“建立中美俄經濟大三角”等等,以為自己什么都能干,結果一件事情都沒干好,以非法手段騙得銀行幾個億的貸款逾期未還,企業資不抵債,被以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
史玉柱因賣漢卡一舉成名,被樹為知識分子創富曲范,受到地方和中央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成功之后的史玉柱,也是頭腦極度膨脹,轉而進入房地產行業,誓要蓋“中國第一高樓”。還要進入醫藥保健行業,一下子推出100多種產品。結果,巨人轟然倒下,史玉柱負債3個億,不得不隱姓埋名,東山再起。
驕傲的表現之一是多元化和品牌延伸企業成功之后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多元化和品牌延伸。多元化是向各個領域擴展,品牌延伸則是將成功的品牌延伸到各個領域。一個人一旦在某個領域取得了一點成績,常常會認為他對其他領域也擁有發言權,經常會對各個領域的問題發表一些自以為高明的見解。事實證明,這種自以為是的“高明見解”往往是錯誤的和外行的。魯迅先生曾經專門對這種做法提出過批評。
同樣,一家企業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之后,經常會誤認為在各個領域都能取得成功,從而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一家企業如果尚沒有成為所在行業中的第一,它就根本沒有必要進行多元化,因為這個時候,與其多元化,不如在已有行業中做到第一或做得更強更大。
即使這家企業已經在所在行業做到了第一,但如果它不能將在新的領域也做到數一數二,那也沒有必要進行多元化,不如鞏固它在已有行業中的地位,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你做到了一個行業中的第一,并不表明你已經占領了100%的市場份額,與其在新行業小打小鬧,不如在原有行業精耕細作,做得更強更大。
此外,你只有在下列條件下才有必要考慮采取多元化戰略:
第一,企業所在的行業已經是夕陽產業,發展前景渺茫,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不得不選擇更有發展前途的行業。
第二,企業所在的行業已處于嚴重飽和的過剩狀態,出現了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局面,且在短期內很難改變,繼續在這個行業發展,企業將長期處于微利甚至無利狀態,只好另求生存空間。
第三,企業在該行業不能發揮優勢,也就是說,進入該行業本來就是一個錯誤,為了改正這一錯誤,企業有必要改變行業。
以上是進行多元化的必要條件,但能否進行多元化還取決于以下兩個充分條件:
第一,你的企業有開拓新產業所需的足夠的獎金實力和人才儲備。
第二,企業在現有產業中的經營已經很成熟和穩定,企業管理也很到位,企業決策者有足夠的精力從事新行業的研究、開發與管理。
只有同時具備了上述充分和必要的條件,企業才有必要也才能進行多元化,除此之外的多地化就比較盲目,必將得不償失,甚至導致企業毀滅。當然,這是就成熟的市場經濟而言的,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早期,市場經濟發育尚不成熟,整個中國經濟處于短缺經濟狀態,競爭水平還很低,在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一些多元化的企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或者說并沒有因多元化而導致毀滅,這是一種例外。現在,中國經濟已經日漸進入了成熟的市場經濟時代,多元化的弊端正逐步顯現了出來,即使是一些行業巨頭,在多元化的領域遭遇滑鐵盧的也已屢見不鮮。
很多中國企業家對多元化有一種執著的自信,除了中國改革開放早期多元化取得成功的事例之外,他們常常還拿GE的例子來說明。殊不知,世界500強絕大多數不是以多元化制勝的,相反,在自己的天地里精耕細作才是它們百年不衰的秘密,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