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十一月,國內外一系列大型機床展會相繼開幕,JIMTOF 2010日本國際機床展、2010中國工博會數控機床與金屬加工展、臺灣國際工具機床展、2010第十二屆東莞國際模具及金屬加工展等等,在當前形勢之下,這些展會的規模和人氣不難想象,令人期待的是,我們將會看到多少新的產品、新的技術,聽到怎樣的關于未來的聲音。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4.7%,連續第三個月回升,達到6個月來最高點;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最新報告稱,美國10月份制造業指數為56.9,制造業連續第15個月擴張,其中汽車、電腦和出口行業成為制造業復蘇的引擎;英國10月份制造業指數升至54.9,是3月份以來的首次增長;10月份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上升至54.6,為3個月以來首次上升;在亞洲,繼之前數據顯示日本制造業連續兩個月萎縮后,匯豐銀行的最新報告說,韓國10月份制造業指數也連續兩個月下滑,從9月份的48.8下滑至46.75,創2009年2月份以來的最低值。上述全球制造業活動指數有喜有憂,但總的來說,復蘇和增長仍是當前世界經濟運行的主線。前三季度中國機械工業產銷突破10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參照上半年的增速,機床工具行業前三季度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也會維持在40%上下。
2010年中國機床行業實現平穩增長已成定局,然而調結構、增效益的壓力讓每一個企業都不會感到輕松。特別是“十二五”規劃對“中國制造”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曾經指出,國家“十二五”規劃很明確,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突破和掌握一批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形成一批自主技術和標準,使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化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核電、工程機械、航空制造、新能源汽車……哪一個領域正孕育市場最大的蛋糕?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機遇來臨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已經準備好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