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床商情》:去年采訪友嘉的時候,友嘉年終的一些數據還沒有公布。所以,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友嘉2011年的發展情況?
朱志洋:去年僅杭州友佳就接單4000臺左右,接單金額20多億人民幣,增長近1 4 0%;加上杭州麗偉、友嘉高松、友華、友達等接單總量在6000臺左右,整個集團在大陸的銷售額增長大概135%。今年杭州友佳的目標是6000臺,第一季度已經接單1900臺,接單金額9億人民幣。按照這個發展趨勢,全年很可能突破8000臺,接單金額估計會接近35億人民幣。今年整個大陸計劃突破10000臺,接單金額應該會在52億人民幣左右。今年大陸市場計劃比去年增長80%以上。
《機床商情》:今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級地震并引發海嘯,這對友嘉的生產和銷售有影響嗎?
朱志洋: 日本發生地震并持續引發的災情,造成東京地區限電和物流困難,肯定會造成部分產品出現臨時短缺,不少企業都有同樣的擔心。對友嘉來講,日本地震的影響不是很大。但目前也確實影響到了來自日本的關鍵零部件供應,部分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已經有所延誤。而且現在有些情況還不是很明朗,比如大規模限電的時間要多久,日本企業什么時候才能恢復正常生產,地震后物流受阻多長時間能夠解決等等。我們會持續關注日本地震,對日本地震產生的影響,會及時采取措施,保證正常生產。
《機床商情》:E C F 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定與實施對臺灣企業,尤其是對友嘉拓展大陸市場的影響是怎樣的?
朱志洋:目前,兩岸機械產業交流合作、優勢互補已是潮流所趨,簽定E C F A非常有利于兩岸資源整合與產業布局,不僅讓臺商信心倍增,還讓他們認識到兩岸合作戰略的重要性。在臺灣所出口的機械設備中,有近27%的出口量銷往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已經成為臺灣機械制造商最重要的市場之一。E C F A簽訂后,機械產品輸往大陸免去了約10%關稅,數控車床降到了5%,一方面拉大了與日、韓產品的差價,另一方面則拉近與大陸本土產品的差價,這極大提升了臺灣廠商競爭力。友嘉將把握這難得的契機,全力拓展在大陸的市場,進一步將友嘉“FFG”品牌推上全球舞臺。同時,我在這里還要呼吁,面對日本、韓國的夾擊,兩岸應積極利用E C F A,為兩岸機械產業合作交流鋪路。
《機床商情》:近年來,杭州友嘉對中國汽車產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年,中國政府推出了汽車限購政策,北京更是推出了“治堵新政”,并大幅增長停車費,您覺得上述因素會影響到友嘉今年的銷售目標嗎?
朱志洋: 我們大陸的友佳公司是以汽車產業為主的,主要與豐田、本田、重慶長安,以及大連、臺灣任何一家大汽車生產商都有合作。大陸的汽車限購政策對機床行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尤其是對北京這樣汽車市場趨于成熟的一線大城市,增速會逐漸減慢。二三線城市肯定會維持一定增長,總體來說影響不會太大。另外,大陸的風電、電子電機、通信、交通運輸、造船、航空航天等都會維持穩定的增長趨勢,因此,汽車限購政策對友嘉在大陸的發展影響不大。
《機床商情》:這次CIMT2011有80多家臺灣企業參展,據我們了解,友嘉這次的參展面積是臺灣企業最大的,大約700多平方米,占了臺灣館的四分之一,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朱志洋:這次參展友嘉占了臺灣館的四分之一,我本來申請了3200平米,但最后主辦方只能給700多平方米。在這里我建議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多照顧臺灣企業,臺灣和大陸是一家親,應多給臺灣企業更多的展現機會,讓民族工業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機床商情》:據了解,友嘉正全力推動擴廠和建廠計劃,江東和下沙也在進行新工廠的建設,請簡單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朱志洋: 友嘉集團在全球擁有24座工具機生產基地。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近幾年,我們還在繼續擴建廠,增大生產規模,完善生產線。截止目前,蕭山二廠剛完成擴廠,加工中心機月產能由20 0臺增至30 0臺。另外,我們還新租了廠房,月產300臺工具機。友達位于江東工業區的一期廠房也計劃4月投產,月產能約300臺。下沙今年要擴建兩座占地2萬平米的新廠,預計明年第二季度投產,主要生產大型落地鏜銑床、立式車床及龍門加工中心。江東也有友嘉高松、友嘉M e c t r o n等四座新廠的規劃,主要與日本豐田通商合作,近期將陸續建廠,月產能滿載可達700臺加工中心、車床及雕銑機等。我們的目標就是滿足客戶的“一站式”服務需求,保證全系列立式、臥式、龍門加工中心機、鏜銑床、龍門磨床、磨床、C N C車床及立式車床等產品一應俱全,讓客戶擁有到“百貨公司”購物一樣的感覺。
朱志洋總裁最后表示,友嘉將繼續走建立國際化企業和世界級品牌的發展道路,打造全球機床市場第一品牌。也許在向上攀登的過程中會有很多艱難,但我們會克服種種困難,積極應對各種挑戰,保持集團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