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于今年10 月召開的十八大,將確定中國新一屆領導層的基本格局。2013 年,新的領導層將承擔起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重任。
現在,國內外各界都在預期:未來的中國領導人將會如何領導中國?他們將面臨哪些挑戰?他們將以怎樣的思路來迎接挑戰,解決擺在面前的問題?路透社日前就提了一個頗有代表性的問題:中國經濟發展存在嚴重不平衡,即將上臺的新一代中國領導人,在解決經濟嚴重失衡方面是否能做得更好?對未來中國政策的猜測,幾乎成了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猜謎游戲。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對全球經濟也至關重要。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著名中美關系觀察家尼克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也認為,中國恢復經濟平衡是未來的基本主題。
《2012,大象在東方跳舞》報告中提出了中國面臨的六大挑戰:
第一大挑戰是抑制系統性的腐敗問題。腐敗不僅會危及執政黨的地位,還給政府財政造成巨大的漏洞和彌補成本。中國要建設和諧社會和現代政治文明,要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首先必須大力反腐敗。這個問題已勢若累卵,不能再等!
第二大挑戰是,政府改革應該盡快啟動。中國現實中的很多問題,深層原因都可以歸結到政府。如利益集團、財政資源、土地、稅收、項目投資、銀行、民主監督等等,均是經濟為表面現象,政府為深層原因。未來中國的體制改革可以“分步走”,政治體制不好改,政府改革可盡快啟動。改革至今,我們不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而是要進行“頂層設計”,切實推動。
第三大挑戰是,國有企業壟斷必須打破。近十年來,中國“國進民退”日益嚴重,強化了國企壟斷格局,造成壟斷利益集團化,在很多領域都是全國人民為國有壟斷企業打工。要改變,要富民,就必須打破國企的壟斷。
第四大挑戰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必須加快推進。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增大、企業大量“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目前國內對此還有爭議,在我們看來,中國經濟已不可能維持封閉體系,應通過人民幣國際化盡快構建開放經濟體系。
第五大挑戰是,如何應對“后土地經濟時代”與地方財政危機?政府主導經濟和土地財政的模式,使得地方財政高度依賴土地,而且投資擴張高度依賴負債。未來在結構調整的同時如何緩解地方財政危機?是極為緊迫的問題。
第六大挑戰是中國的國際安全環境在惡化。美國未來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是中國未來在國際政治和外交中面臨的最大壓力。要指出的是,中國安全環境的惡化不是美國政黨交替和競選的階段性影響,而是一種具有深遠戰略性影響的環境變化。中國將如何迎接這種變化?是一個很大的挑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