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九銀十,正值秋收之際,喜迎中秋、國慶雙節。短期激增的消費與投資或多或少帶動了各行各業,尤其高速通行費的免收,給原本火爆的旅游業增加了一大亮點。然而,國內“經濟寒冬”與“市場不明朗”讓多數企業不得不“忐忑”過節。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結構大幅度調整時期,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希望能抓住此次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也不例外,亟待完成自身的經濟結構轉型和升級。作為中國重要支柱產業的制造業肩負著重任,然而出口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讓制造業衍生許多短期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正面臨長期低迷的壓力。歐美也陸續推出“制造業回歸”政策,卡特彼勒、通用電氣等制造業巨頭部分產品逐步撤離了中國。美國頻繁采取的“雙反”政策,也讓華為、中興等企業受到不小的影響。
2012年中國二季度GDP增速已經降到了7.6%,市場預測三季度的增速還可能更低,制造業的增速下滑對就業也造成了一定影響,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調查中心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制造業9月份的P M I,指數已經連續2個月低于50%的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比上月下降了0.2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從所未有的危機感籠罩了整個制造業,作為裝備制造業基石的機床行業也未能獨善其身,運行狀況不容樂觀。
據機床工具協會從7個行業重點聯系部分企業進行訂單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新增訂單和在手訂單分別同比下降35.7%和28.4%,并且降幅在逐月走低。據悉,在協會近期調研的50余家企業中,新增訂單為負增長的企業占76.6%,在手訂單呈負增長的企業占86.1%,最大下降幅度甚至達到84%,這也殘酷地意味著相當一部分企業在四季度可能面臨全部停產的困境甚至是破產。當然在機床行業大軍中,也不乏有“穩中求進”的企業。作為行業領軍者的沈陽機床,在上半年機床行業經濟都有所下滑的背景下,綜合毛利率達到24.26%,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8個百分點。寒冬里會有暖日,危機中會有轉機,中國機床行業轉型升級已經迫在眉睫,隨之帶來的轉型升級之痛不可避免,機床企業應立足長遠、當機立斷,采取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戰略,無論是開發獨具特色的產品還是調整產品結構,都應該不斷增強產品競爭力,爭取中國機床市場上的一席之地,并在這場暴風雨中砥柱中流,從而促進中國機床企業由大變強,進而推動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成功轉型與升級?!?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