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下旬,一場罕見的颶風席卷美國人口稠密的東海岸等地區,東海岸地區最大的煉油廠被迫暫閉,導致美國原油短期內產量減少了70%,重創了美國經濟第四季度的增長數值。災難總會過去,颶風對于美國經濟的影響并不長遠,并且災后重建在一定意義上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抵消負面情緒,美國當地的機床企業或許也可以從災后重建中獲益良多,所以對世界經濟走勢及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會造成明顯波動。
中國經濟的發展自然不會因為美國天災而受到威脅,但有一些人為的禍端卻總是威脅著中國的經濟狀況及機床市場的發展。
九月十一日,日本購買釣魚島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中日軍方于釣魚島海域直接對峙。兩國局勢緊張,必然會影響到經濟走勢,同時,制造業、機床產業的發展也會受到牽連。從經濟上看,近年來,日方對中國的經濟投資比重較大,據統計,2011年,美國對華投資總額為24億美元、韓國則為26億美元、德國僅占11億美元,而日本對華直接投資63億美元在諸國中遙遙領先。然而,中日雙方出于歷史原因的非經濟層次矛盾激化,很可能使部分日本企業將投資的重心轉移到東南亞諸國,日本機床企業在中國機床市場上的地位岌岌可危。
不得不提的是,日系汽車在中國的汽車銷售量中舉足輕重,總體份額高達約20%,但是9月份的日系汽車銷量卻出現了高達41%的同比下降,減少萬余輛的銷量使得日本在華汽車企業產生了約2.5億美元的損失。日本機床企業產品檔次居高,其精湛的技術是我國機床企業的榜樣。雖然中國機床市場對日本機床企業來說是近水樓臺,但從近幾年中日矛盾升級來看,“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島事件”以及中國逐年增高的地皮及人工成本,足以成為他們離開中國市場的催化劑。
對于當前中日經濟的無奈現狀,日本機床企業想要在中國機床市場保持過去的地位,就必須把政治與經濟明確的區分開,并從機床銷售的角度入手,以考慮客戶體檢的感受以及周到的服務為切入點,才有可能緩解兩國情緒對抗的負面影響,達到互利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