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進入了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行業轉型升級面臨著新的挑戰和考驗。受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影響,機床企業訂單持續減少,企業生產經營愈加困難,產業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加上越來越多的國外知名機床制造商進駐中國市場,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力度和開拓力度,市場競爭變得愈加激烈,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步甚至走得更遠,中國機床行業需在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中尋求出路。
由于受國際、國內雙重不利因素影響,再加上機床行業自身存在的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低價競爭、創新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約,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和不協調性依然突出,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任重而道遠。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指出:“當前行業形勢的變化源于市場需求的變化及總量的下降和結構的升級,而行業自身中高檔產品競爭力不強和中低檔產能過剩的狀況形成了與市場變化的不相適應,這是當前行業發展的突出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轉型升級,盡快提高行業中高檔產品的競爭力,適應國家經濟發展和市場變化的趨勢。”
中國機床企業應如何在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中尋求出路,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從國內機床行業實際情況出發,筆者認為,當前轉型升級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走特色路線,開發適合市場的產品。機床企業要把資源和優勢聚焦,進行專業定位,在所屬細分領域比大企業做得更專、更精;其次,學習中有進步,創新中有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企業應適當吸取和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在進行學習吸收之余要有所創新,走出一條創新之路;再次,適時進行戰略調整和轉型。打破只在原有行業甚至是日漸萎縮的市場中爭搶份額的傳統思維,尋找和抓住新的契機,適時進行戰略調整和轉型,開創新的產業和市場空間,重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還有,不斷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有嚴格的執行力,進而為充分調動全體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條件。
當下,眾多機床企業紛紛高舉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的大旗,以謀求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的立足。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對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話題,只有轉型升級,才能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只有結構調整,才能破繭新生。同時也要認識到,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把以低端產品為主和來不及轉型的企業淘汰;另一方面有特色、有能力的企業在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過程中脫穎而出。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沒有現成的路子可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終還是靠著自己,企業只有自身強大,才能經得起經濟危機,才能在“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中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