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機械電子工業部機床局局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原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會長梁訓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3年9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梁訓瑄的一生,同中國機床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從1952年9月至1955年6月,梁訓瑄任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機器工業管理局技術員;1955年7月至1964年5月,任第一機械工業部機床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工程師;1964年5月至1982年4月,任第一機械工業部機床工具局副處長、副總工程師;1982年4月至1988年,先后在機械工業部機床局、機械電子工業部機床工具司任總工程師、局長等職;1988年退休。梁訓瑄的一生,同中國機床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參與、領導并見證了中國機床行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機床行業初創之期,正是中蘇關系密切之時,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初步建立起了中國機床工業的生產和研究體系,梁訓瑄也是作為蘇聯專家組的工作人員,參與了當時的許多規劃和組建。
六十年代初中期,中蘇關系破裂,蘇聯專家回國,中國工業建設進入困難時期。當時機床行業當務之急是突破設備和制造上的瓶頸。在外匯資金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國家還是拿出一億美元,用于到歐洲為國內機床行業重點企業購買關鍵機床設備。作為當時第一機械工業部機床工具局技術處的負責人,梁訓瑄承擔了這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在歐洲數國間輾轉,前后歷時近一年。這批設備的及時到位,對當時中國機床行業及相關制造業的發展,發揮了及大的作用。直到幾十年后,許多當時的設備仍在正常使用。
到七十年代,中國機床行業開始技術引進。在這個過程中,梁訓瑄引導并開創性地協助相關企業,包括在國外直接向外商董事會陳述利弊,并多次達成了合作方式的技術引進,打破了當時資金緊張的限制,搶占了技術先機。
進入八十年代,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中國機床行業的對外交往逐漸增加,機床展會成為中國機床行業了解世界先進技術的更直接渠道。為辦好展會,梁訓瑄多次帶隊出國參訪,也曾孜身前往南美參加聯合國工發組織機床生產大會并任輪值主席,在期間發揮了積極作用。梁訓瑄之前多年的對外交往經歷,良好的外語能力,以及機床行業專家的技術背景,使他與許多國外協會、廠商、工業媒體等建立起直接與深入的聯系,這為他日后建立協會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成為日后中國國際機床展成功創辦的一定保障。
梁訓瑄對于機床行業的參與,并沒有因為卸任機械工業部機床工具局局長而停止。相反在卸任局長后,在花甲之年,帶領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沒有向國家伸手要任何資金援助的情況下,僅依靠主辦和承辦首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的預付款,籌備創建了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CMTBA),并同時創辦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這在當時國內環境下是相當超意識的舉措,也是他多年國際化經歷的必然結果。作為機床協會的創始人,從1988年至1998年,梁訓瑄擔任了十年機床協會會長/總干事長,之后又被會員大會推選為名譽理事長至今。作為中國機床協會名譽理事長,梁訓瑄對中國機床事業的關注一如既往,從未間斷。
時至今日,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早已成熟,并穩定發展了二十五年,擁有上千余家會員單位。中國國際機床展也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三屆,不僅早已成為中國機床行業每兩年一次的盛會,也更早已成為公認的世界四大機床展之一。梁訓瑄創辦協會時的初衷“為行業服務,與國際接軌”已成現實;建立協會初期提出的“共建中國國際機床大市場”的理念已見雛形;多年來為中國機床行業走向世界的努力也卓見成效。
梁訓瑄的一生是為中國機床事業奮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為中國機床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傾其了畢生的心血和精力,梁訓瑄的名字將永遠載入中國機床行業史冊,與中國機床行業的發展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