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 中國機床行業進入了一個中低速發展階段,過去那種高速增長的勢頭將一去不復返,對于當前的行業狀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業內專家把當前這種增長叫做理性回歸。
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中國機床行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消費國和進口國地位,行業的崛起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中國裝備制造業水平的整體提升。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之前的那種粗放式增長模式越來越不適應行業的發展,市場需求也由之前的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發展,但中國重要的零部件特別是高端產品的生產技術受制于人,部分高端產品長期依賴于國外進口,這種弊端長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內機床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還有,歐美日機床強國針對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采取在高端主導的基礎上向下延伸,重點拓展中端市場的政策,這些動向更進一步加劇了國內機床行業的困境。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機床行業出現下滑趨勢,十多年的快速增長勢頭戛然而止,另外,世界經濟危機波及全球,更是給機床行業以雪上加霜,市場陷入低谷。2013年現已進入第四個季度,縱觀全年的行業形勢,回暖趨勢依然遙遙無期,面對此種不樂觀的市場環境,機床行業應何去何從?
原國家機械工業部機床工具總局局長梁訓曾說過:“機床是投資類商品中與用戶個性化需求關聯最為密切的商品,其生產經營模式是多品種、小批量、‘量體裁衣’和成套供應,整個機床工業有效的組織規模和形式是專業性強、短小精悍的企業組合。” 危機之下,國內機床想要做大做強,專特精的路線是必有之路。
危機并不可怕,可怕是不能正視危機和害怕危機的心理。一個企業若能在危機來臨時保持冷靜的心態坦然面對,其實他已經超越了同行,已經做了應對危機的充分準備,這樣的企業擺脫危機指日可待。“佛不度人人自度”,企業要想擺脫危機,還需自身強大。不斷學習國外機床強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為我所用,加強產品技術升級和創新;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進行結構調整,提升企業現代化的管理水平,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加大產品創新研發力度,更快地突破高端產品技術方面的“瓶頸”,提高機床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此外,僅僅靠行業及企業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政府也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幫助機床行業轉型升級,早日度過難關。只有這樣,才能在經濟危機的風口浪尖上站穩腳跟,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