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就要到來。在這辭舊迎新之際,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不能不對機械工業一年來的發展情況未來前景有所盤點和思考。
第一個問題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當前經濟工作的方針是要堅持“穩中求進”,機械工業能否穩得住?
首先,回顧一下2013年,可以發現在這一年中機械工業的回升力度強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
工業增加值:2013年1-11月機械工業增幅(10.7%)高于全國工業(9.7%)1個百分點。而上年(8.4%)則低于全國工業(10%)1.6個百分點。2013年1-11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3個百分點。
主營業務收入:2013年1-10月累計完成1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04%,比上年9.80%的增幅提高3.24個百分點。
利潤:2013年1-10月累計實現10523億元,同比增長15.14%,比上年5.18%的增幅提高近10個百分點。
然后,再來展望2014年,預計可以繼續保持平穩發展。
縱觀2013 年前11個月機械工業的走勢,總體呈現逐月上行之勢。尤其是四季度,無論是產銷、利潤、出口,還是訂貨額,增幅都出現加快回升跡象,這一趨勢利好于來年的行業運行。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傳遞出了要求“穩中求進”的政策信號,因此國民經濟2014年也有望保持平穩發展;而國際經濟環境中新興經濟體雖相對困難,但發達國家正在緩慢復蘇。總體看,我們認為2014年機械工業可以在結構有所調整的同時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預計產銷和利潤增長速度大體將處于10-15%,出口創匯增幅大體在5~10%。
第二個問題,按“穩中求進”的要求,機械工業該“進”往何方?
總體來看,機械工業應該通過產業升級+走出去+淘汰落后,加快行業自身的結構調整;另一方面,期望國家深化金融改革、抑制“以錢生錢”的虛火,引導社會真正關注和支持實體經濟。
首先,由2013 年機械工業的新變化和新動向看,該“進往何方”。
一是2013年機械工業各分行業景氣度明顯分化的啟示
2013 年機械工業13個主要分行業中,與消費、信息化、自動化關系更為密切的汽車、農機、儀表等行業,發展速度明顯快于工程機械、機床、
重型機械等典型的投資類產品制造業。這一現象給予我們的啟示是:機械工業今后的結構調整應更自覺地為消費、為提高國民經濟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服務,向這一方向努力可以使行業自身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二是“機器換人”現象加速發展的啟示
在持續快速攀升的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的壓力下,浙江明確提出了“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的口號。一批機械企業通過技術進步,以“機器換人”提高生產效率、加工質量和管理水平,還有一批企業通過產品向高端升級擺脫原有領域的惡性競爭(如浙江新昌軸承園區和人本集團),取得了明顯效果。因此,面對成本上升的壓力,大力推進機械產品和制造工藝升級換代是真的在全行業提倡的方向。
三是民營企業加快“走出去”所激起的希望
民營機械企業出口增長快于全行業平均速度近10個百分點。我們堅信,在活力很強的中國民營機械企業將眼光轉向國際市場后,機械工業的國際市場份額將繼續逐年提高。
其次,從緩解產業結構升級的制約因素看,該“進往何方”
我們的看法是:今后要格外關注“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為了提高創新能力,應該“加強研發實驗條件的建設”、“加大研發試驗的投入”和“人員素質的提高”。
機床行業之所以高端產品難以為用戶所認可,致命傷在于產品可靠性不高、精度保持性差、為用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能力弱;重要原因是行業的研發試驗體系建設欠賬太多,總是將用戶作為新產品的試驗場,讓用戶承受不應承受的風險;研發試驗投入不足,缺乏試驗數據的長期積累,滿足于模仿測繪、類比放大,無法在大量研發試驗工作的基礎上實現真正的自主創新。而輸變電設備制造業之所以向特高壓升級顯得比較主動,就在于該行業“研發試驗條件建設先行”、“研發試驗工作嚴謹認真、舍得投入”,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通過真刀真槍的高端產品研發過程的磨練素質得到了極大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
為了化解產能過剩難題,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建議有關部門要以更大力度推進包括核電在內的發電設備和輸變電設備、汽車、工程機械等附加值較高、又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走出去”。這既可以轉移部分過剩產能,又有利于培育高端出口增長點、加快出口結構升級。通過高層外交加快發展海外工程承包,不但可以帶動當期裝備出口,而且可以獲取日后項目運營維修的長期穩定收益。今后必須高度重視這一發展方向。
總之,只要堅持改革創新,機械工業就可以實現穩中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