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路透社報道,2月28日中國央行對人民幣的干預更近一籌,繼續引導人民幣貶值。究其原因,一來是為了給更大的外匯市場改革創造條件,改革內同包括擴大每日交易區間;二來可能是由于越來越多的熱錢源源不斷涌入中國,央行決意通過資金損失,給看漲人民幣的投機者一個教訓。
對此,《福布斯》評道,回顧去年7月和12月的資金匱乏危機,中國現在正在極力阻止資金流入,而只有具備足夠的資金,中國經濟才可持續。來自J Capital Research的分析師指出,中國需要400億美元才能保證金融系統正常運作,而讓資金流入顯然優于印鈔,因為后者通脹風險更大。
報道稱,世界需要中國就迫使人民幣下跌給出合理解釋。其實,人民幣貶值的原因一如既往,就是為出口商和國內產業提供競爭優勢。事實顯示,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勢頭并不強勁。數據顯示,一月中國生產者價格同比下降1.6%,已連續下降23個月,表明中國生產疲弱。此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近發布的調差顯示,2013第四季度就業機會同比下降2.2%,環比下降13.7%,表明中國經濟遭遇停滯。
盡管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上月于G 20峰會上表示,人民幣貶值在“正常范圍內”。然而,之后人民幣的成交價超出正常區間。《福布斯》稱,中國官方迫使人民幣貶值的最好解釋或為,北京方面也在擔心中國經濟出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