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段話:“時代總是裹著你往前走,無論你多么喜歡諾基亞,你總會用上蘋果;無論你多么喜歡膠片,你總會用上數碼;很多人都懷念老款汽車的經典和韻味,品味一番,贊不絕口,然后開著新款車回家過日子了。”其實,無論在社會哪個階層或者哪個行業,順應社會潮流,已經成為企業生存的第一法則。
如今,互聯網的顛覆浪潮襲來,擺在企業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大步向前擁抱它,二是轉身視而不見。無論你選擇哪種,都阻擋不了互聯網思維顛覆世界的潮流。微信顛覆通信行業、淘寶顛覆零售行業、大眾點評顛覆餐飲行業,小米手機顛覆制造行業、當當顛覆書店市場……你永遠無法準確預估互聯網會在什么時間,以何種方式顛覆某個行業。
近期看了一篇關于廣播產業死在誰手中的報道,這個問題已經被討論了很多年,有人說電視,也有人說網絡,可是最近殺死廣播行業的潛在兇手又多出一個,那就是打車軟件。細細想來,倒是很有道理。如今許多出租車司機都在忙著聽打車軟件,已經很少聽廣播了,這將導致廣播廣告下滑。有網友打趣說,有一種死法叫跨界——沒看到對手,然后就死了。這話看似調侃,卻一語中的。
有很多傳統企業老板看不懂也不愿接受互聯網顛覆傳統行業的事實,馬云曾經說過,40歲以上的老板對于互聯網的態度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當然這個觀點并不能一概而論)。但或多或少也反映了當代的一些社會現狀,大家都知道互聯網是工具,但用好這種工具的傳統企業為數不多,特別是我們的機床行業。筆者想在這里提醒各位,互聯網化絕不是隨便開發個企業的官網,在上面介紹企業歷史、介紹產品那么簡單。與其等待互聯網顛覆我們,不如嘗試利用互聯網對整個產業的價值鏈進行優化。
互聯網既可以是營銷工具、生產輔助工具,也可以是客戶管理工具和銷售渠道。無論你如何應用,“順勢則昌,逆勢而亡”的生存法則,愿各位謹記于心?;ヂ摼W這顆年輕的心臟,定會用法預估的速度和強度撩撥起這個時代最具覆的一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