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的土地政策與稅收優惠政策曾是吸引外來投資的重要砝碼。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各地今年陸續調整工業用地政策,新一輪“土地改革”以“縮短年限”、“彈性出讓”最為普遍。上海更打響第一槍,從今年7月起,工業土地出讓年限將從原本的50年大幅縮減為20年。
上海臺商協會會長葉慧德表示,上海土地、人工成本高,這項新政對簽署50年舊合約的當地制造業企業仍影響不大;但如果想增加廠房、擴大產能,新合約將增加拿地成本。有外資擔心,“只有20年的生產期,不知道成本能不能回收”。從外資企業角度,當然不樂見官方壓縮土地使用年限,因為這會使新進業者對經營穩定性產生疑慮,不愿長期投資。上海的政策調整與外資政策、土地政策的變化有關,上海未來將只歡迎企業研發總部、生技、服務業等無污染風險的產業進駐。
除上海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也規定,土地出讓年限不高于20年;廣州、杭州、湖南及合肥等地,也有相關政策已經或即將出爐。除了縮短工業用地使用年限,各地直接提升土地出讓價格也不時出現,如昆山近期有意將土地出讓價格,由每畝人民幣23萬元提高至40多萬元,拿地成本大漲74%!對于中國大陸境內的外資來說,工業用地政策調整將對境內制造業產生極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