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近年來不斷強調科技創新,這在軍事和民用領域都同樣重要,也是中國經濟真正升級的必由之路。俄羅斯主管軍工的副總理羅戈津日前出席新西伯利亞“技術工業”論壇時表示,中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實現優勢互補。
俄方的格洛納斯對高緯度定位較好,而中方的北斗偏重低緯度。“中俄合作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將與西方導航系統不分伯仲,前景廣闊。”俄方這一表態的前提是,由于美國拒絕俄羅斯在美建立格洛納斯系統地面站,俄羅斯警告美國,今年9月將限制美國GPS在俄地面站的軍事用途,乃至將其關閉。
近20年來,中國的北斗系統從一代發展到二代,目前已覆蓋亞太,預計將在2020年完成組網,實現全球覆蓋。俄羅斯與中國過去有過很多科技合作,不過,對于在很多科技領域領先而且高傲的俄羅斯來說,他們與中國的科技合作很有意思。
一般當俄羅斯人說“我們可以優勢互補”的時候,其真實意思可能就是,我們沒有錢來搞,你們有錢可以拿來發展我們的科技,然后你們再用錢來買。
科技發展是要講究儲備的,中國的拿來主義可以應急,但對于我們的技術儲備卻沒有多大用處。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只從俄羅斯拿技術,等于是被綁定在俄羅斯的技術路線上面,而且只能跟在后面亦步亦趨。我們注意到,習近平主席在剛剛召開的兩院院士會議上指出,要準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準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通過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
習主席在這里強調的也是自己掌握關鍵科技,擺脫被動的拿來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