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如何發展是中國經濟的難題之一,德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經驗或可供借鑒。
德國的諸多中小加工企業中,大都仍堅持家族式的經營方式,保持與資本市場的距離似乎也是這些企業的共性之一。VOLLMER集團創立于1909年,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又兩度在廢墟中重建。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曾有人建議集團第二代領導人HEINRICH VOLLMER裁員,但遭到其拒絕。 VOLLMER集團總經理STEFAN BRAND說,“經濟危機是暫時的,但這些具備技能的員工走了就不會再回來了。”
據悉,如今VOLLMER集團80%的股份已經轉讓予一家基金會,STEFAN BRAND表示,“盡管如此,VOLLMER仍將延續家族式的管理方式,這也是VOLLMER家族對基金會提出的要求。”
世界著名傳感器生產商BALLUFF公司在全球有9個生產基地,其中成都基地為全球第二大基地。BALLUFF公司首席執行官MICHAEL UNGER表示,全球客戶增多、需求日益提高、當地競爭對手的成長及政策約束等因素都為企業的國際化帶來了挑戰。
“家族企業可以很好地控制公司發展方向和資金流,”MICHAEL UNGER說,“這是家族企業的優勢,不受資本市場的驅動只關注短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