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得“機器換人”在中國各地上演。據《經濟學人》報道,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3.65臺,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年購買工業機器人數量最多的國家。
業內人士透露,今年前三個季度,國內機器人銷量3.36萬臺,同比增長32.5%,預計今年將達到4.5萬臺。快速增長的市場前景,令各地興起了上馬機器人生產項目的熱潮。
據統計,中國目前僅機器人本體廠家就有三十多個,而全球知名品牌也就三五家。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的機器人產能擴張已經露出了過剩苗頭。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表示,在產業化能力不強的情況下,盲目擴張生產能力,生產出來的機器人產品只能聚集在中低端應用領域進行價格競爭,將制約整個產業的進步與發展。他表示,目前國內機器人創新能力不夠,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尚未形成產業化實力,很多技術沒有實現突破,比如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器技術等與世界先進水平在精度、可靠性、穩定性等方面存在明顯差距,高端關鍵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
由于技術水平的欠缺,當前國內廠家生產的機器人大多只能用于一般機械加工和裝配、碼垛、搬運等對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應用領域。而在汽車、電子等機器人應用較為成熟的領域,市場基本上被國外品牌壟斷。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機器人低端產能的擴張勢頭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