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背景下,德國企業的在華投資重點集中于現代制造業。
中國德國商會6月30日公布數據顯示,德國企業在華的投資額持續上升。截至2014年,德國在華累計投資額480億歐元。2014年德國在華投資21億歐元,較2011年出現較大增長,尤其是汽車領域的投資增長了20.5%。
中國德國商會當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5德國在華企業商業信心報告》。《報告》顯示,現代制造業和研發已成為德國企業投資的核心要素。65%的德國在華企業將新的投資集中在制造業領域,如:汽車,機械和化工行業。這表明,德國企業有意加強其在現代制造業的地位。
與此同時,“有超過50%從事研發的德國企業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德國商會華北及東北地區董事會主席、西門子首席執行官赫爾曼當日在回答《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研發是制造企業的發展之道。
而德國企業更是將今年5月國務院正式公布的“中國制造2025”看作巨大商機。
“我們(對"中國制造2025")有非常大的興趣。我們看到中國制造2025計劃屬于中國制造業總體發展的一個未來戰略規劃,而且戰略重點主要集中于創新領域……德國企業正在準備積極參與"中國2025制造"計劃,相應研發工作也在準備當中。”赫爾曼表示。
在被問及如何看待“"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的差異及差異帶來的挑戰”時,赫爾曼稱:“工業在德國不僅僅意味著制造業的發展,它涉及整個價值鏈。也就是說,它會涉及到整個體系,從整個價值鏈不同的層面上都會呈現。另一方面,德國企業目前大多數已經存在著非常高的自動化程度的生產能力。但是中國很多企業還沒有達到自動化水平。”
“我們要把中國的幾個制造業資源群體整合成一個高效群體。”赫爾曼說:“所以我們在這一領域(與中方)是有共同點的,我們需要共同更快地達到這個目標,然后通過更少的資源的消耗,提高一切生產效率。”
雖然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但赫爾曼表示,仍有過半企業認為可以達到預期的業務增長目標。大多數企業依舊保持營業額和利潤的健康增長。相對于整體經濟的增長速度,企業對其所在行業的持續發展則持更樂觀的態度。
盡管德國在華企業總體上對中國投資環境表現出積極態度,但隱憂仍存。
《報告》顯示,82.4%的受訪企業表示,尋找合格員工是德國在華企業今年面臨的最大挑戰,這個數字比去年上漲了8.3個百分點。99%的研發型企業面臨尋找高素質員工的問題。勞動力市場的不足因此成為了經濟轉型中需要克服的一個困難。勞動力成本的提升以及留住合格人才的問題,緊隨其后分列德企面臨挑戰的二三位。
不過,在今年的報告中,以往排名靠前的腐敗問題卻跌出了前十位。“中國的反腐敗工作成效顯著。多數受訪企業認為,中國反腐敗措施改變了投資環境。”赫爾曼表示。
據悉,2015年德企商業信心調查的結果是由中國德國商會于2015年5月11日至6月12日期間,通過收集439家德國在華企業業務展望、投資和市場環境方面的反饋結果統計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