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蘇州華斯雷奇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曾學智
編者按:機器人被視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曾發布報告,稱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快速增長,年增長達到25%以上,到2017年市場銷量將達到10萬臺,工業機器人保有量超過40萬臺。
蘇州華斯雷奇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斯雷奇)是一家專注研發自動化機械手的企業,由其研發的華斯雷奇機器人則是集機械、電機、電子資訊等相關專業領域領先技術的高科技集成產品。2015中國(昆山)品牌產品進口交易會即將于5月19—23日在昆山舉行,華斯雷奇攜旗下最新產品參展進交會。展會期間,本刊記者采訪了蘇州華斯雷奇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學智,針對公司目前的發展情況進行了交流。
首先,曾總介紹了華斯雷奇公司的發展歷程。華斯雷奇公司成立于2014年,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昆山吉安電機有限公司,當時主要提供電控系統配套業務,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日益嚴峻,加上用工、物料成本的上漲,吉安和眾多企業一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問題。吉安的客戶絕大多數都從事機械制造,吉安對自動化設備領域一直十分關注,也正是由于這一契機,吉安最終把轉型的目光投向機械自動化領域。2010年,吉安開始有意識地與臺灣工研院加強聯系與合作,并與同樣在昆從事機械自動化設備設計的臺企威創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建立合作,雙方共同朝著研發六軸關節型機器人領域邁進,于是就有了了現在的華斯雷奇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可以這么說,華斯雷奇機器人的誕生可以說是吉安成功轉型的一個最佳例證。”曾總補充道。
接著,曾總介紹了華斯雷奇機器人的技術特色:直覺式觸感操作界面;高效率雙核芯運算引擎,專屬運動控制運算核心與人機界面運算核心;六軸關節機械手臂,四軸SCARA機械手臂之運動控制功能;具備點對點、直線、圓弧運動控制指令;坐標維護與指令模式包含卡式坐標/關節坐標與TOOL坐標;精簡型控制器結構,動控制卡、四軸短機箱、轉接板。
經過兩年多的研發,目前公司已經成功開發出兩款六軸型的自動化機械手,分別能夠承載7公斤和20公斤的重量負荷,量產后運用到實際生產中,能夠有效地為現階段生產、制造和加工型企業解決缺工、人力資源成本過高、工傷事故頻發等一系列困擾、阻礙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提高企業生產力,助推企業實現轉型升級。“今年第一年量產預計可達500臺,除此款7公斤負載機器人外,公司技術團隊正在對可負載20公斤及160公斤的六軸關節型機器人進行研發,今年也將上線試做。”曾總自豪地說道。
針對當前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情況,曾總說道:“從目前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來看,大部分企業集中在做組裝和集成,做機器人整機,但關鍵元器件、關鍵部件和技術還是依靠進口。”華斯雷奇投入大量資金成立研發團隊,最終在機構電控、布線、軟件等各方面取得突破, 攻克了關鍵性零組件方面的技術難關。核心技術的掌握,自主研發接近成功,使華斯雷奇機器人的關鍵性零組件不再依靠外國進口,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其零售價僅為市場同類機器人的8成左右,精進的技術加上價格上的優勢,使華斯雷奇機器人在業內已經小有名氣,雖然還沒有正式量產,訂單卻已提前收到不少。
華斯雷奇當前成功研發的六軸關節型機器人,負載量為7公斤,除了可以完成普通機器人上、下、左、右、前、后六個方向的平移動作外,還能完成各種不同形狀和狀態工件搬運工作,技術更為精進,其機器人重復定位精度可控制在0.03毫米,穩定度在7000小時以上,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針對未來國產機器人發展趨勢,曾總表示:“大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骨干企業,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未來機器人產業要涌現出像聯想和華為這樣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華斯雷奇原作這樣的企業。”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環境中,在中國制造業2025的推動下,堅決貫徹國家產業政策,有朝一日,華斯雷奇這棵幼苗會成為參天大樹,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壯大撒播更多的綠蔭和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