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埃馬克在江蘇太倉舉辦第5屆技術博覽會,埃馬克集團董事長Mr. Norbert Hessbrueggen、埃馬克集團CEO Mr. Markus Hessbrueggen、埃馬克機床(太倉)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明博士以及公司高層和技術專家出席了相關活動,活動吸引了來自國內外制造領域的300余位企業代表前來參加。此次博覽會緊密圍繞“智能生產系統”主題,集中展示了埃馬克在智能生產系統研發方面的最新成果,共同探討工業4.0改革浪潮下中國制造型企業如何實現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張明博士在開幕式致辭中回顧了埃馬克在中國十年的發展歷程,介紹了埃馬克在智能生產系統研發方面所做的努力。張明博士強調:“面對未來,埃馬克非常有信心憑借其先進的產品、技術以及永不停歇的創新精神和積極的態度,滿足客戶未來發展的各種需要,埃馬克將始終蓄勢以待!”同時,他還宣布,為慶祝埃馬克落戶中國太倉十年而特別策劃的“齒輪軟車”自動化生產線優惠促銷活動正式啟動。
在媒體洽談會中,埃馬克集團CEO Mr. Markus Hessbrueggen,埃馬克機床(太倉)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明博士及技術總監王劍先生出席會議現場。張明博士介紹了TrackMotion自動化系統、VL 3 DUO新型倒立式雙主軸車床、電解機床 PTS、激光焊接機床 ELC 160 HP、激光清洗技術及 eldec VLC 100 H等在內的最新產品和技術,并就埃馬克在中國的戰略發展、如何應對工業4.0 及技術創新等問題回答了媒體的提問。
對于大家關心的TrackMotion自動化系統,張明博士做了詳細介紹。軌道輸送(TrackMotion)自動系統由兩種組件構成: 軌道系統和沿此軌道運動的TransLift 提升和循環臺車,正是 TransLift使系統如此靈活。TransLift不僅負責運輸零件,而且負責調整工件。它配備了可以實現最大量程為 650 mm (與型號有關)的Z-軸。 此部件的應用,在零件上下料時可以使用堆垛機,甚至沿著軌道使用高度不同的測量和標記工位。軌道上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是: 軌道的位置在機床的后部,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模塊化機床的儲能器偏離了機床主體,機床后的通道現在用作通過導軌快速運輸零件的區域。
正如模塊化機床一樣,軌道輸送(TrackMotion)自動系統也是一個模塊化解決方案: 軌道系統由長度分別為2,400 mm、 1,200 mm、 600 mm 和 300 mm 的四種不同的軌道組成。每個標準化的端部組件均包含負責TransLift水平運動的電機,安裝在軌道系統起始處和終止處。TransLift本身也有兩種型號,每種型號根據模塊化機床的工件規格范圍確定。當然,更不必說可以簡單的對電氣夾鉗進行編程,根據特定工件的具體直徑進行調整。但是,兩種模塊化系統不只是在結構上可以完美的彼此互補。改進的接口系統可以通過機床控制單元進行集中訪問,使得建立整個系統非常簡單。這使TransLift可以接收機床控制單元直接傳送的工件信息(例如,工件直徑),然后根據信息進行編程。零件決定了尺寸、數量和機床所需的技術,之后根據生產系統長度和零件直徑簡單調整軌道輸送(TrackMotion)自動系統。
博覽會當天,埃馬克組織了6場精彩紛呈的技術講座,展示了埃馬克最新技術的研發進程,讓企業代表全面了解了埃馬克智能生產系統的技術優勢。在設備展示區,現場進行加工演示,尤其是熱銷的模塊化標準機床VL系列,讓在場代表們更為真切、直觀地感受到埃馬克機床“德國品質、中國制造”的卓越性能和出色表現。
埃馬克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始終將“德國品質”和“中國本土化”雙向并舉,在中國制造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市場地位。2004年,埃馬克機床(太倉)有限公司成立,如今已從最初的銷售和服務型企業發展為集生產、銷售、售后和技術支持為一體的系統合作伙伴。2012年,埃馬克(中國)機械有限公司在江蘇金壇開工建設,作為埃馬克全球三大生產基地之一,進行模塊化標準機床的本地化生產。2015年,埃馬克繼續加快本土化步伐,在重慶成立中國第二家市場和技術公司——埃馬克(重慶)機械有限公司,以便更好地服務中國西南部客戶。至此,埃馬克本土化發展呈現“兩線三地”的戰略布局,凸顯了埃馬克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以及致力于更好服務中國客戶的決心。
對于埃馬克的中國本土化發展,張明博士表達了自己的理解。他說:“本土化并不僅僅意味著產品生產的本土化,我們不僅要開發和生產出適合中國國情和中國市場的產品,更要實現服務理念的本土化,了解中國客戶的服務需求。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實現市場推廣的本土化,讓更多中國客戶認識埃馬克,了解埃馬克的產品技術和最新動態,成為真正的本土化企業,扎根中國、融入中國市場。這是埃馬克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