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兩岸放電加工領域的領跑者,慶鴻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憑借著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和不懈的進取精神,帶領本土品牌與日本、瑞士產品逐漸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在全球競爭環境中,慶鴻機電以創新、差異化策略創造發展利基,并以智能化非傳統加工作發展,除現有的線切割機、放電加工機、深孔機、高速加工機四大類產品外,積極滿足航天、汽車、能源產業之精密模具及零件加工設備需求。在近日舉辦的CIMT2017 上,慶鴻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陳鴻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采訪,訪間,王總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慶鴻未來的定位以及發展規劃。
《機床商情》:眾所周知,慶鴻以往都是本著以技術為核心去發展,未來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您會對慶鴻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做哪些改變?
王陳鴻:慶鴻的發展會在堅持以技術為核心的前提下重新定位。目前工具機的發展趨勢是自動化、智能化,比如銑加工、車加工、五軸加工等,都在朝復合加工方向發展。慶鴻要想在行內找到立機市場,就要真正的做到差異化。慶鴻是從電加工開始,逐漸往特種加工方向發展,最后定位在特種加工的解決方案,現在大家的解決方案都是傳統的、主流的加工方向,所以我們做電化學就成為了一種特殊解決方案。
電化學是市面上比較少聽到的一種加工方式,主要應用在歐洲、德國和日本的市場,是以電加工為基礎延伸到激光。我們在特種加工領域的解決方案是獨立于市場的,這種加工的優點是針對特殊材料,比如航天航空用的鈦。定位在特種加工,朝向特殊材料去發展,幫企業找出更好的加工方案,是慶鴻未來20 年的一個重新定位。
當我們的定位確定了,延伸下來就是產品的開發,讓產品迎合定位。以前我們是單點的發展,現在我們是一系列的發展,首先擺出我的愿景和定位,然后去發展我的品牌,效率高了很多。
咨詢:159 1097 4236
《機床商情》:現在的市場環境與之前有什么變化,企業要想良好的發展該如何去了解市場的需求,更好的融入市場?
王陳鴻:以前只要在技術上努力,就可以在行業里拔得頭籌,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廠家越來越多,產品差異化越來越小,要想脫穎而出,就要有特別的策略和獨到的見解。因此除了在技術上我們會繼續扎根,在功能性和其它的方面都要做到差異化。其中,功能性是第一要訣;第二個就是品牌的推廣,投入更多的資源。品牌市場要本土化,因為每個市場需求不同,文化和習慣也不同,產業也會有所差異,一定要了解不同市場的真正需求,才能做出符合本土化的產品和方案。
《機床商情》:慶鴻未來的產品定位是什么?又是如何去做的?
王陳鴻:一方面,復合化是未來的需求。產品的精度要求在不斷提高,為減少對精度的影響,特種加工要做到復合化,其中我們有一個概念就是火花機(電加工)和鐳射(激光)復合到一起,把電加工對厚度無要求的優勢和激光對材料無要求的優勢結合到一起,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企業做到,我希望我們成為第一個。
一方面,要做到智能化、智慧化。首先讓產品變的更加智能化;其次讓產業線更加智能化,在不增加人力、工廠面積的情況下提高產能。這就需要從生產管理去著手,做到從思維方式的改變到生產方式的改變。
《機床商情》:普遍認為今年的機床市場相較近幾年有所回溫,慶鴻是不是處在一個上升期?這個趨勢會持續多久?
王陳鴻:中國的市場在2011 年之后開始下滑,處在一個溫和成長時期,直到今年2 月之后突然接到大量訂單。一個原因是在我們合作的企業中,手機廠商占很大的比例,由于手機行業呈快速發展的趨勢,所以我們在這方面的供求仍然會持續增長;另外在汽車方面,由于清潔能源的和汽車智能化的研發,汽車行業還會有一個更新換代階段,那汽車的生產就會帶動磨具的生產,我們的市場依然是被看好的。
《機床商情》:慶鴻在全球化的布局是怎樣的?市場重點放在哪里?
王陳鴻:慶鴻一直以來都是以中國大陸作為最重要的市場。除了大陸外,近幾年我們在歐洲的布局慢慢擴張,因為慶鴻品質和精度在不斷提升,加上我們較高的性價比,逐漸被歐洲的市場所接受。對此,我制定了一個5 年計劃:“在歐洲的銷售比例達到15 個點的增長”。另外就是加大了在美國的布局,來應對其制造業回流。無論怎樣規劃和布局,最重要的還是加強和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術,有了技術才能夠去創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