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化改造”已成為傳統制造業企業的潮流。遺憾的是,不少企業投入巨資引入的智能生產線大多數從國外進口,國產裝備參與度不高。專家呼吁,制造業轉型升級莫成“洋裝備”盛宴。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0057臺/套,同比實現了47%的高速增長,今年前5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50.4%。然而,在高速增長的背后,機器人產業低端同質化加劇值得警惕。目前,國外品牌占據了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60%以上份額。其中,技術復雜的六軸以上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公司市場份額約為90%;作業難度大、國際應用最廣泛的焊接領域,國外機器人占84%;高端應用集中的汽車行業,國外機器人市場份額更是超過90%。
由此看來,雖然近年來機器人產業實現了高速增長,但這背后仍然存在著低端同質化加劇、產業鏈缺失、關鍵技術落后等一系列問題。作為行業內的企業,亟須靜下心、騰出手來加快軟硬件的研發,破解高端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尷尬。怎么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國產機器人質量呢?解決的重點在于以下3個“關鍵”。
第一,制定行業標準,倒逼企業提升質量是關鍵。加強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及國家標準制定工作的開展,優先研究制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體系,建設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認證規范,提升行業進入門檻,引導企業進行正確的產品定位,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倒逼國產機器人企業加強產品質量建設。
第二,加強國產品牌應用,高質量的產品要敢生產、能生產是關鍵。要樹立國家科技價值觀,加強對國產機器人品牌的信任和尊重,利用新型技術改造、淘汰并扶持傳統制造企業,促進關鍵技術的研發和落地,推動制造出的高質量產品能夠迅速集成應用,快速走向市場。
第三,強化企業自主創新,助力本土企業突圍是關鍵。首先提升機器人產品質量,不僅需要國家和地方的支持引導,還需要切實提高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其次,國家應以產品質量為抓手,大力支持創新能力強、技術先進的機器人項目,促進國產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突破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