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下半年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必要性變大,對應著積極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松緊適度。本次政策調整優化的背后,凸顯了內外部不確定因素的復雜性和嚴峻性,是我國基于形勢變化做出的預調微調、定向調控,中國經濟發展不會選擇“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之路。
回看上半年,我國GDP累計增長6.8%,連續14個季度在6.7%至7%之間窄幅波動??傮w來看,我國經濟延續了平穩發展的態勢,韌性仍強。然而,需要清醒認識到的是,我國事實上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
一方面,經濟走穩的支撐經不住細摳,體現為: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居高不下,主要是靠拿地,地方政府依舊不改土地財政依賴癥;4月起PPI連續第三個月回升,推動二季度工業企業盈利繼續向好,但價格回升主要來自供給收縮并非需求恢復。此外,上半年貿易堅挺但有“搶跑”的成分,基建投資和消費則明顯走壞。
另一方面,美國挑起的這輪貿易糾紛有愈演愈烈之勢,對我國經濟的拖累效應將逐步顯現。據有關測算,基于中美擬加征關稅的規模,將導致我國GDP增速放緩0.1至0.5個百分點。換言之,如果不出臺對沖舉措,我國GDP增速有可能跌至6%甚至更低。
隨著我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高速增長已經不是硬要求,國家也在逐步淡化GDP增速目標,但這并不意味著當前可以容忍經濟失速下行。考慮到十九大提出的階段性目標,疊加我國正處在內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外部應對貿易摩擦的關鍵時期,穩定的經濟增速尚屬必需。由此不難理解,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是旨在穩增長。
【此文章原創來自于158機床網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