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都不再為用電而發愁,別人是用電交錢,我們這里是用電賺錢。”今年62歲的秦玉華笑呵呵地說,以往他們家6口人每月都要繳不少電費,自從自家屋頂裝上了光伏發電板,不僅電費不用繳了,多余的電還能賣給國家,每年增收八九百塊錢。
秦玉華所在的村叫青南村,位于連云港市東海縣青湖鎮,是全國首家屋頂分布式發電村。該項目是2013年由江蘇省經信委投資450萬元建設的,在128戶居民以及村委會的屋頂共安裝1556塊單片為245瓦的多晶硅太陽能組件,總容量為381.22千瓦,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
從秦玉華家的電量統計表可以看到,家里12塊發電板一年的屋頂光伏發電量為4058度,除去家里各種電器使用的1632度,剩余的2400多度電并入電網。根據村里的分配方案,秦玉華家增收830多元。
“家里人多,天氣熱的時候想開空調不再顧慮了。”秦玉華告訴記者,自打用上“免費電”以后,家中電器不再是“多看少用”,日子過得很幸福。
用上了綠色電,村民一改過去“斤斤兩兩”的用電習慣。而對于青南村24戶貧困戶而言,他們還能從國家度電補貼中領到相應的幫扶款。該村村委會每年都會把剩余的錢用于后期扶貧款發放及扶貧項目建設中。
“村集體每年能多增收17萬元左右,80%用于扶貧戶的幫扶,20%用于村集體運營。”青湖鎮青南村支部書記宮強告訴記者,光伏新能源照亮新農村,村民賺電費,村集體賺補貼,用于村里低收入扶貧。
2017年,青南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經超140萬元,村民們更是搬入別墅式的新房和公寓樓,生活有了大變化。東海縣也是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和國家級生態縣等多種榮譽于一身,躋身于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創建行列。
據了解,目前連云港市生態縣區創建已實現全覆蓋,東海縣、贛榆區創成國家級生態縣區,灌云、灌南、海州、連云順利通過省級生態縣區驗收,6個縣區全部建成生態縣區。今年,連云港市已創成生態文明示范鄉鎮21個、示范村10個,東海縣被省環保廳評為江蘇省第一批升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