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初,全球首條無人駕駛公交線試運行。
2018年底,首張無人駕駛汽車路測牌照頒發。
2019年初,特斯拉CEO馬斯克稱,明年底用戶可以安心地在汽車上睡覺。
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提供無人駕駛出租車。
美國街頭, 無人駕駛快遞車吸引眾人的眼球。
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無人駕駛,并不遙遠。
搶灘進行時,不做Nokia,做下一個iPhone
目前的無人駕駛行業,就像是 iPhone 出現前夕,所有人都認為塞班操作系統已經很智能,但在iPhone出世后,大家才意識到手機帶來的“移動”革命。而正是手機的這種“移動化+連接性”,讓企業意識到硬件只是搭載軟件和服務的入口和平臺,“人與物、物與物”連接的開放化生態模式將釋放巨大能量。
iPhone十年之后,大家紛紛把目光落在汽車行業。無人駕駛技術可以將人從駕駛員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汽車將被轉化為移動的商業載體,這引得各大企業紛紛進駐搶灘。
自動駕駛是復雜系統中的系統,它包含感知、定位、決策、執行、系統架構、安全、信息安全、法規、驗證和發布等等一系列問題。而巨大的場景需求驅動傳統車企與互聯網企業破解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行為決策、運動控制等關鍵技術問題,助推未來交通體系的重構。
場景變革,滴滴2.0+順豐2.0+萬達2.0
對于無人駕駛的未來,馭勢科技首席生態創新官邱巍認為它會是“滴滴 2.0+ 順豐 2.0+ 萬達 2.0”,它們分別代表著新出行、新物流和新商業載體。
中國第一支進入美國科技風向標SXSW的喻川團隊提出“模塊化移動空間”概念,他們認為汽車已經成為家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而這一自主移動的第三空間將在應用場景上充滿想象。
2019年喻川團隊將獨家首發的無人駕駛智能終端PIX,只需手機上的幾個按鍵就能實現,約一輛‘共享PIX’出門上班,包一輛‘商務PIX’在去機場的路上開會,在‘健身房PIX’在回家路上完成健身。這些都會降低出行成本,消除出勤的焦慮與時間,這就是滴滴2.0與萬達2.0。
當然,無人駕駛技術也將廣泛應用在物流場景中。不論是城市內的物流問題,還是工廠廠房運流需求,無人駕駛技術都將支持汽車與各種物體識別,規劃路徑,與未來工廠的自動化系統進行對接。
從場景角度來講,無人駕駛技術極有可能橫跨共享出行、物流運輸、移動商業等領域,使“滴滴 2.0+ 順豐 2.0+ 萬達 2.0”成為可見的未來。
雙線并進,智慧城市與智能制造共同賦能
賦能未來交通,助力自動駕駛。作為全球信息技術解決方案提供者,海克斯康集團從智慧城市與智能制造兩個緯度架構無人駕駛技術。旗下的AutonomouStuff專注于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技術和數據創新平臺的開發。
在2月20日至21日召開的2019第二屆全球自動駕駛論壇中,海克斯康-AutonomouStuff 亞太區商務總監舒騰鴻也指出,海克斯康融合旗下強大的智能定位、測繪和傳感技術,將人工智能、Edge-Cloud Orchestration、移動技術以及可視化數據整合到自動連接的生態系統中,顯著減少自主系統開發時間,賦能未來交通。
海克斯康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不僅僅局限于汽車行業,還廣泛應用于航空業、軍工、海上運輸、大學、機器人、鐵路、礦山、農業等各行業。未來的無人駕駛技術也不局限于出行,而將是一個涉及生活、生產、交通等多項應用體系的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