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国内永久免费crm系统,18禁黄网站男男禁片免费观看,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機床網
黃奇帆:推進內循環的的4點建議
2020-09-14 09:35:01

推進內循環,重要的措施有那么幾項:
第一要抓好創新,內循環的重要載體是創新;
第二,要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會,把新基建搞上去;
第三,第三是老樹新芽,挖掘傳承產業的新發展空間;
第四,第四,解決社會內循環的消費能力的問題。

我們的創新目前有三個薄弱環節,如果在內循環下要把這三個薄弱環節補上,就會形成巨大的發展動力——

第一,目前中國在核高基的研發投入上還是短板,中國的研發費已經達到GDP的2.2%,一年有22000億的投入,在世界排名第二。

但是其中投資到核心、高科技、基礎性的研發,只占5%約1100億,比例非常低。美國在核高基投入的研發費是我們的20倍。

這方面我們要向任正非學習,任正非一年研發費是他的銷售額的15%,他1000多億的研發費里面,30%投在芯片這些核高基上,也就是300億。這樣的話,全國1000多億核高基研發投入里任正非一家去了300億。

而我們那么多大專院校、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研發費,都是分散耗散,核高基領域的品種投的真的不多,今后要補這個短板,

第二,科技成果轉化的不多,好不容易有0-1的研發成果,但轉化為生產力的轉化率太低。

4月9日中央要素市場改革文件里特別講了一個概念,要形成一大批像德國的弗勞恩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干嘛的?

它不搞科研,而是把德國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是科學技術轉移的機構。你有成果,他有成果轉化生產力的智商,弗勞恩研究所就把兩頭接起來。

我們國家就缺這個,孵化器一大堆,就把發明創造的科學家納到孵化器里,這個孵化器其實就是一幢樓,房租不要,讓你在這搞,結果那些專家在大學實驗室能無中生有的發明科學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的成果,但這些成功轉化沒有發生,所以這方面我們路徑有誤差。

好不容易轉化出那么一點東西,但過去資本市場沒開門,從去年開始科創板出來了,獨角獸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資本投入體系開始大門打開。

如果這三個環節打通,將是中國今后內循環創新的核心鏈條。

 

再說新基建。新基建之所以重要,它代表了第四次工業革命。

現在我們面臨第四次工業革命,核心就是智能化革命,5G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形成的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等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不僅是跟進者,我們還是引領者之一,在5G一些方方面面我們是比較領先的引領者。所以中央在疫情下推出新基建,非常了不起的前瞻性,把這件事做好也是內需。

第三,老樹新藤,挖掘傳統產業新的發展空間,外循環的時候可以不當回事,但是當內循環的時候這也是新的增長動力。比如汽車我們已經連續三年銷售量在下降,年年下降好像到了天花板。

但仔細想想我們的汽車保有量是17%,每1000人是170輛,美國1000人是840輛,歐洲所有國家加日本、韓國發達國家經濟體系是60%多,我們現在才17%,菲律賓、馬來西亞這些發展中國家也有40%以上,憑什么我們到了17就天花板了呢?這些都是可以動腦筋的。

最后一條,我們有一個社會內循環的消費能力的問題,發展的主體動力源泉一是企業,二是小微企業,三是老百姓,這三塊內循環的主體動力要發揮。

企業有沒有積極性看六條,一就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能解決好,二稅費成本要比較低,三有公開、公平、合理的市場秩序,四要保護企業的資產的權力,五政府和企業之間親戚關系要處理好,六還要保護企業家的家庭財產和人身安全,你把這六條做好企業就發展了,這是一個。

大企業強國小企業富民,小微企業不是生產力突破的什么工具,但它能夠自我解決就業,80%的就業都在小企業里邊,所以你把它當做民生自己保障自己,能有錢消費的重要的一個群體。

我們還有六個億低收入人群,主要是農民。我做過統計,重慶3千多萬人,2千萬農民家庭,財產性收入占全部年收入3%,97%是勞動收入或者出去打工的收入,這個問題40年沒變,這就是中國農民窮的一個基礎性原因。

如果能夠讓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從3%變成30%,我就相信農民的收入會有巨大的提高,在這個意義上講還要靠改革。

以上這些,就是我講的內循環下要從技術進步開發到新基建、新的工業革命,老樹新芽,動力系統,企業動力、小微動力、個人消費的動力,把這些事做好,內循環就會很好的轉動起來。
 

轉載請標注來源158機床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桃源县| 左云县| 苍梧县| 宜兰县| 峡江县| 南澳县| 沙坪坝区| 蚌埠市| 安阳县| 宣化县| 墨脱县| 克什克腾旗| 宣武区| 米林县| 丽水市| 莱芜市| 武城县| 凌海市| 阿城市| 大连市| 新宁县| 炎陵县| 延安市| 调兵山市| 交城县| 璧山县| 栖霞市| 南江县| 津市市| 新干县| 苍南县| 班戈县| 阿克苏市| 兖州市| 宁晋县| 永仁县| 肇州县| 历史| 广灵县|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