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国内永久免费crm系统,18禁黄网站男男禁片免费观看,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機床網
占大陸進口數量第一:臺灣機床繁榮下,藏著什么危機?
2021-09-02 09:30:53

如果兩岸關系繼續惡化,臺灣地區的機床行業更會雪上加霜。

機床,被譽為“工業之母”。

早在2009年,中國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床市場。

中國機床產量大,銷量大,進口量也不少。

德國、日本是機床的傳統強國,而大陸進口機床數量最多的來源地,竟然是臺灣省。

臺灣地區的機床是如何崛起的?又面臨著什么危機?



中國寶島臺灣,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經過20多年發展,臺灣地區已成為全球中高端機床的主要生產地之一,憑借先進的設計理念、精湛的工藝、穩定的性能以及較高的性價比,一直是國際機床市場上的強有力競爭者。

根據臺灣地區機械工業同業工會2017年公布的數據,臺灣地區的工具機年產總計415263臺,生產值合計約1300億元新臺幣,排名全球第七位,排在大陸及德日意美韓后面。

2019年,全球機床產值842億美元,臺灣地區繼續穩坐第七。



2019年全球機床生產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


以臺灣地區的經濟體量,生產的機床主要靠外銷。

僅看出口,臺灣地區的數據更加亮眼。

2020年,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機床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發展潛力報告》顯示,臺灣地區機床以30.7億美元的出口額位列全球第五,緊跟在德國(91.9億美元)、日本(79.4億美元)、中國大陸(44.2億美元)和意大利(44.2億美元)之后。

去年,臺灣地區仍然穩坐機床出口地區的第五名。



2020年世界機床出口排名


要知道,臺灣地區跌出四強,是因為大陸迎頭趕上。

30年前,四大機床制造基地是德國、日本、意大利、中國臺灣。

臺灣省僅有3.6萬平方公里,地盤不大卻能抗衡三大強國,靠的是機床企業的高“密度”。

大臺中地區是臺灣地區機床的集群地,九成企業落戶于此,聚集上、中、下游近2000家企業。

如果僅計算機床業的單位面積產值,大臺中地區搞不好能進吉尼斯紀錄。

臺灣地區機床產業并不僅僅是簡單的聚集,就近的地利優勢也令機床產業的協作分工更細化。

很多小型企業可以專注于某個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再通過直供的方式連接到大型機床企業。

這樣不但縮短了供應鏈和生產時間,機床企業對產品交付期也能更好控制,同時,減少了對國外零部件廠家的依賴。

比如,臺灣地區機床的五軸聯動精密機床,其核心部件就是本地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借助自動化傳動控制設備,供貨商直接供貨。


臺灣崴立五軸聯動機床


這種上下游的緊密結合,建立起臺灣地區機床的產業鏈優勢,吸引了大量國際客戶。

法拉利、保時捷、奔馳、勞斯萊斯、賓利等耳熟能詳的國際大牌,都用過臺灣地區廠商制造的構件。

當然,能在國際市場具備競爭力,必然離不開研發。臺灣地區機床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全球第五,有力支撐起產業的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

有技術,還得有服務。

臺灣地區的機床產業,不只在單機產品上有足夠優勢,還跨越式地發展出能為每一位客戶量身定制與之適應的產品線,并且具備對客戶的整廠進行規劃的綜合業務實力。


今日之果,必有昨日之因。

回顧臺灣地區機床產業近70年的歷史,才更能理解今天局面的來之不易。

抗戰勝利后,為了滿足基建的需要,臺灣地區一些小機械廠開始生產簡易機床,但種類非常有限。

直到臺中精機、建德工業等一批機床制造公司成立,臺灣地區的機床制造才逐漸形成產業。

經過20多年發展,到上世紀70年代,臺灣地區機床逐步打開國際市場,向東南亞銷售普通機床。



臺中精機的產品

1974年,美日先后研制出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第五代數控機床。

賺回第一筆外匯的臺灣地區機床企業抓住契機,陸續開始研制數控機床,并對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直接實行國際配套,提高了生產精度和機床零部件的專業化。

在向歐美企業學習后,機床行業產業鏈協作的優勢也持續加強。

最終,臺灣地區機床在80年代打開歐美日市場,為經濟騰飛提供堅實的支撐。

影響產業發展的,有時并不僅僅是企業實力,還有不可預見的國際形勢。

面對臺灣地區機床的沖擊,“壞事做絕,便宜占盡”的美國政府,為保護本國數控機床行業,于1986年擬訂《獨立設限協議(VRA)》,限制中國臺灣向美國出口機床。

面對如此無賴行徑,臺灣地區機床企業自知人微言輕,便將重心轉向歐洲和亞洲市場。

好在,此時大陸改開步入正軌,對機床的需求日益增長,用一筆筆真金白銀的訂單保障了臺灣地區機床行業的發展。

有了大陸這塊堅強后盾,臺灣地區機床行業進一步優化,生產成本降低,專業化提高,在國際上贏得了物美價廉的贊譽,再加上不斷升級的配套優質服務,競爭優勢更上一層樓。

從這段歷史不難看出,臺灣地區機床產業的成功離不開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以本地實際出發,借鑒強國機床工業的發展經驗,抓住機床升級契機,實現快速發展。

二是不盲目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通過仿創結合,切實開發、生產市場需求的機床產品。

三是夯實研發,修煉內功。

1963年,臺灣地區成立綜合性科研機構,加強機床基礎應用技術的研發,對機床主軸、導軌、機械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大力投入。

隨后,在此基礎上擴充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技術,培養人才,孵化企業。


位于新竹縣竹東鎮的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51-52-53館

四是重視行業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在臺灣地區機床企業中,設計開發人員占企業全體員工人數的10%以上,其中四成是具有碩博學歷的人才。

五是倚靠大陸,順勢而為。

大陸機床進口額和消費額連續多年世界第一,臺灣地區近水樓臺,具有文化和地理的便利,搭上大陸發展的順風車,自然賺得盆滿缽滿。

花無百日紅,風水輪流轉。

沒有哪個行業完美無瑕,臺灣地區機床行業也有不可忽視的短板,在繁榮之下暗伏危機。

首先,技術逐漸落后。

相較于其他機床生產大國而言,臺灣地區機床產業的社會化基礎稍顯薄弱,機床企業普遍采用小而專的發展策略。

體現在產品方面,企業傾向于“小而美”的產品,品類過少。企業產品線不全,打造知名品牌比較難。

就以大陸進口的機床為例,臺灣省2293臺,金額2.57億美元;德國906臺,金額5.63億美元。

簡單對比下,德國單臺機床的價格,是臺灣地區的5倍多。

技術的更新換代往往需要大量資本的投入,做“小而美”產品的企業一般走量較少,很少能在研發上放手投入,在產品升級中落后。

同時,小眾的研發又很容易面臨人才的后繼無人,長此以往,技術逐漸落后。

其次,聚焦關鍵功能部件的風險。

臺灣地區機床企業專注于關鍵功能部件的研發和生產,這在過去曾經是優勢,但在將來則可能是劣勢。

企業各自聚焦,勢必會讓“視線”變得狹窄。

比如在智能機床、工業機器人、無人搬運車與自動倉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更有前景的產品上,臺灣企業建樹不多。

整個臺灣地區的機床產業還沒有尋找到未來的發力點,不確定性很大。

最后,是出口型經濟的高風險。

島內對機床的需求極其有限,臺灣地區機床走的是向外發展的道路。

當今世界格局瞬息萬變,出口極易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

去年新冠疫情讓臺灣地區機床產業的日子不太好過。

2020年前七個月,臺灣地區機床出口值為12.74億美元,同比減少32.1%。

上世紀80年代,美國人已經給臺灣地區機床上了一課,好在當時有大陸兜底。

如果再出現類似的危機,臺灣地區機床產業還會有如此好的運氣嗎?

再看大陸,機床行業迅速發展,自2009年機床產值登頂世界第一以來,一直保持全球之冠。

同時,我國機床消費也是遙遙領先的世界第一,超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美德之和。


2019年全球機床消費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

巨大的產量和內需快速擴大了產業規模。

2020年,我國數控金屬加工機床產量為21.1萬臺,產業規模為4405億元。

預計到2026年,中國數控機床市場規模將超過6200億元。

今年年中,德國《世界報》憂心忡忡地發布一則深入報道,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最新的研究指出,2020年,中國以1650億歐元的出口額首次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機械設備的出口冠軍。


德國《世界報》的報道

VDMA外貿主管烏爾里希·阿克曼(Ulrich Ackermann)認為這并不意外,因為中國多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機械制造商,機械產品主要內銷自用。

大陸機床自產自銷,進口需求本就減少;蔡英文政府還不斷作妖,挑撥兩岸關系,臺灣地區機床對大陸的出口持續走低。

原本一直是最大出口市場的中國大陸,在2015年首次占比跌破3成。

可以預見,如果兩岸關系繼續惡化,臺灣地區的機床行業更會雪上加霜。

臺灣地區的機床行業曾經創造輝煌,如今危機四伏。

在歷史的轉折口,究竟該何去何從,選擇權雖然在臺灣地區,但決定權則在大陸。



轉載請標注來源158機床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闽侯县| 景德镇市| 德化县| 长海县| 岗巴县| 本溪| 蒙城县| 含山县| 凭祥市| 天门市| 吉林市| 汕尾市| 衡南县| 仙游县| 神木县| 油尖旺区| 酉阳| 兴和县| 莱芜市| 电白县| 武宣县| 河西区| 罗源县| 岳池县| 呼玛县| 南丹县| 南漳县| 施甸县| 蒲江县| 怀化市| 吉林省| 阿拉善右旗| 长兴县| 湖口县| 乌海市| 墨竹工卡县| 祁阳县| 明星| 沅江市| 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