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国内永久免费crm系统,18禁黄网站男男禁片免费观看,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機床網
“雙減”對標德國?真讓 50% 學生上職校的國家,現在怎樣了?
2021-09-14 16:43:58

這次“雙減”出臺后,很多人解讀說,如果沒猜錯,中國的教改方向將是對標德國。


“對標德國”意味著什么,未來究竟可能從哪方面“對標”?


一位經歷了九年義務教育和高考,后來在德國生活了13年的媽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放在過往,我說什么都不敢點評中國教育。


一是這個話題太大了,牽一發動全身,僅憑個人見識和經歷,根本沒有本事評頭論足,無論批判還是贊美,都容易暴露一個人的認知局限。


二是我生活在海外,無論說什么都會給人“何不食肉糜”,“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


這次“雙減”出臺后,我這個局外人突然覺得格外清醒。


很多人解讀說,如果沒猜錯,中國的教改方向將是對標德國。


作為一個經歷了九年義務教育和高考,后來在德國生活了13年的人,我對這兩種教育體系都有一些了解。


我同意“對標德國”,但坦白地說恐怕不是很多人想的那種“對標德國”。


今天就放開膽子聊一聊,“對標德國”意味著什么,未來究竟可能從哪方面“對標”。


01

中國教育體系

本身就源于德國



很多人一說起德國教育,第一反應就是放羊,佛系,素質教育,快樂教育。


一說起中國教育,先想到的就是競爭,排名,分數,死記硬背,應試教育。


其實,現在中國的K12教育體系就是源自德國(當時的普魯士)。


普魯士教育的特點是,強調分工,紀律,標準化。


當年德國人發展教育,初衷并不是培養出可以獨立思考的靈魂,而是大量炮制忠誠且易于管理的人。


△出自教育紀錄片《最有可能成功》(Most likely to succeed)


這種標準化的教育模式,為德國的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什么呢?


你想啊,國家要發展工業,工業需要大量工人,作為一個合格的工人,應該具備什么素質?


沒錯,分工,紀律,標準化。


反正肯定不是什么創新,靈感,批判性思維。


后來,蘇聯人學習了普魯士教育模式,按照自家情況,量身打造了更嚴格的選拔制度。


再后來,中國又從蘇聯大哥那學來了這種教育經驗,也就是我們沿用到現在的“應試教育”。


就是這個被今天的人詬病多年的“應試教育”,讓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在最短時間內,以最低的試錯成本,成功轉型為了工業國家,為今天的經濟騰飛和國際地位打下了基礎。


現在問題來了。


既然是同根生,為什么德國教育和中國教育給人感覺上這么不同?


02

德國重視教育

中國重視高等教育



中國人重視的教育,特指高等教育。


贏在起跑線,十年寒窗苦讀,為的是有朝一日金榜題名,考上大學。


家長可以接受孩子“注定是個普通人”,但不能接受孩子是個“沒考上高中的普通人”。


眾所周知,這個無法接受的事實,將會在中考后落在一半的孩子頭上。


很多人說,初中畢業就分流、50%的高中錄取率,這些才是家長焦慮教育內眷的源頭,只要50%的淘汰率不變,不管培訓班怎么禁,該卷的還是會卷。


不不不,這不是癥結所在。


論分流,沒有比德國更兇殘的。


德國小學畢業就分流,而且,德國有16個州,其中15個州的小學只有四年級。


也就是說,四年級一讀完,10歲孩子就面臨人生第一次分流。


這次分流,讓孩子們走上兩條不同的路,簡單地說,一波人奔著大學去(高等教育),一波人奔著不上大學去(職業教育)。


奔著大學去的孩子,就讀于文理中學(或綜合大學的文理中學部),這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必經之路。


當然了,德國的中學體系非常復雜,不是一句“上不上大學”可以概括的,這里不展開說了。


德國每年上文理高中的孩子占多少?


不同州的數據不同,我翻了下聯邦文化部近年公布的數據,在40-50%區間內波動。


各位,四年級就分流,40%的孩子讀文理中學(上大學的前提),不知你讀到這里,是不是想隔空喊話德國家長:還不給我卷起來?


分流比中國更早,錄取率不比中國高,10歲就給人生定了性,按照樸素的思路,德國家長應該更焦慮,德國教育應該更卷才對。


事實并非如此,為什么?


因為,那50-60%將來不讀大學的孩子,并不是被教育“篩掉”的一群人,也沒有被任何人“放棄”。


相反,他們的教育會被高度重視。


03

職業教育做到這份上

  不上大學又何妨?



首先聲明啊,我不是德吹。有一說一,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非常成熟完善,可以說是世界的榜樣。


不管你是切鉆石還是修飛機,當幼兒園老師還是油漆工,管倉庫還是管賬目,賣眼鏡還是賣豬肉,開藥店還是搞運輸,做酒店大堂經理還是在工地砌磚,都可以得到全面,正規,標準的職業教育。


這個職業教育不同于職業培訓,不是說你接下來要管倉庫了,就讓師傅帶你參觀下庫房,安排幾天時間說下情況就完事了,而是為期2年到4年的正規教育。


德國有426種職業教育方向,根據職業性質不同,學制從2年到4年不等。


職業教育不等于出來當藍領,很多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從事的工作在中國需要用大學文憑敲門。


從會計到稅務員,從程序猿到人事專員,從市場營銷到工程繪圖,接受職業教育的人,一樣可以和讀過大學的人坐在一張桌上喝咖啡。


德國職業教育的成功,成功在“雙元制”上。


“雙元制”的意思是,你可以一邊在學校學文化,一邊在企業接受技能培訓(做學徒),理論實踐兩手抓。


無論是坐辦公室還是進車間,你都可以在職業教育期間熟練掌握技能,熟悉公司文化,還沒畢業,你的半只腳就已經踏進了公司。



以及,德國幼兒園老師才是育兒大V本人而德國老師可以這么專業,功勞就是長達3-4年的職業教育。


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絕不亞于對高等教育的推進。


《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法》中,有一條就是,德國所有企業都可以和職業學校聯辦教育,只要你聯辦(也就是說讓學生去你的公司做學徒),每培養出來一個學生,政府就補貼給你4000-6000歐元。


德國有200多萬家企業,接近50萬家聯辦職業教育(比例高達近20% ),大多是西門子博士寶馬保時捷等大中型企業。


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學生,不僅積攢了經驗,還能從企業那里領錢(生活補貼為主),畢業后留在企業的比例高達70%以上,真正的“用人單位搶著要”。


德國是各州自治,但這個《聯邦職業教育法》是聯邦立法,意思是全德國通用,聯邦政府每年儲備4.5億歐元預算來搞這個事,可見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之高。


在德國,職業教育是一種選擇,而且是一種還不錯的選擇,并不是被擠下獨木橋后迫不得已的認命。


而中國目前的情況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職業教育呢,似乎是一種沒辦法的辦法,是給落榜的孩子找點事做的一種“勉強托底”。


04

高等教育

并不高人一等



德國對職業選擇的觀念是,無論你讀大學還是上職業學校,畢業后的工作都應該與專業高度對口,懂一行,干一行。


你說你從名牌大學畢業,喜歡孩子,特別想去當幼兒園老師行不行?


不行,先去接受4年的幼師職業教育。


并不是你接受過高等教育,你就可以做職業教育對口的工作。


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不是誰高誰低的關系,而是兩條平行、平等的路線。


德國政府深知職業教育對工業國家的重要性,在宣傳職業平等上不遺余力。


在德國生活過的朋友,前些年應該在地鐵里見過一種宣傳海報,衣裝體面、精神狀態飽滿的年輕人,身穿各種職業的工裝,面帶微笑看著你,上面寫著一行字:我是學徒工(Ich bin Azubi)。


這種正面宣傳在民眾心里種下一個印象,職業教育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另一方面,德國的稅收和薪資制度決定了,無論你上不上大學,當白領還是當藍領,收入差距不會特別大。


德國有個段子說,德國富人和窮人的區別是,富人開自己的游艇度假,窮人租個游艇度假。


這個比方有點夸張了,但可以側面反映一個事,任何階層的人,都可以靠勞動過上體面的生活,靠自己的專業技能吃飯,在社會上不會被歧視。


我之前分享過一本書《愛,金錢與孩子》,里面的一個調查很值得一提:在日本,只有34%的日本家長認為勤奮學習很重要,而如果你去問中國家長,這個比例是90%。


但日本也有和中國類似的高考制度啊,日本學生的考試壓力也不小,大學也分三六九等,考上早稻田大學也是件很有面兒的事,為什么日本家長不那么焦慮?


因為日本的藍領階層收入不低,整個社會的總體收入差距不大。


說白了,知識改變命運不假,但就算改變不了,我的命運也不會太差。


當一個國家的藍領階層收入越高,家長的心態就越放松。


教育內卷的問題,永遠不只是教育的問題。


05

別誤解了教育的本質



很多人聽說禁培訓班,第一反應就是,就怕1對1會火起來,就怕補課只能轉地下,就怕自己教不了。


說來說去,還是沒弄清楚教育的本質。


有人說,教育的本質是篩選,我不贊同。


你可以說中考高考的本質是篩選,但這肯定不是教育的本質,也不是學習的本質。


我一個在德國的華人朋友,曾打電話給教育局投訴老師,因為老師課上不怎么教,總讓學生自己學,學不懂才問老師,作業也連著幾天沒批了。


教育局緩緩道出一句,教學的目的是不教,學習的目的是自學,這就是教育的本質。


沒有哪個成績優異的學生,是被老師家長死死盯著補習盯出來的,學習靠的應該是興趣和內驅力,教育的本質是自我教育。


而培訓班的存在,就是讓教育越來越偏離這個本質。


是的,路還很長,只是禁培訓班無法消除內卷,但起碼讓教育更接近它的本質。


06

后“雙減”時代的趨勢


很多人把消除內卷的希望寄托在高等教育升學率上,我個人認為,這是很不切合實際的愿望。


高校擴招,把高等教育的餅攤大,看上去確實很誘人,但等這波學生畢業就會發現,社會并不需要那么多大學生。


就像印鈔票會導致通貨膨脹,讓錢不值錢,高校擴招會也導致學歷通脹,讓大學畢業證不值錢。


高校的門檻是低了,職業的門檻卻高了,于是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現象,大學畢業送快遞,碩士畢業站前臺。


不是瞧不起送快遞和站前臺的職業,而是這樣的結果浪費了太多資源。


德語里有個詞叫“unterfordert”,意思是這個工作不適合你,因為對你來說太簡單。


你是金融系大學生,想在德國的公司里求職一份行政秘書工作,復印文件訂酒店,總可以勝任吧?


你一定會被拒。


因為這些工作對你來說太簡單了,unterfordert。

學無致用,是一種嚴重的資源浪費,對社會和個人都是。


綜上4000字所述,我猜測未來10年中國教育改革的方向應該是,給職業教育雪中送炭,而不會是給高等教育錦上添花。


德國職業教育體系是全世界的課代表,這才是德國教育真正值得“對標”的地方。


“對標”到什么程度算成功?


當家長說起50%的高中錄取率不再緊張,當職業教育是一種“選擇”而不是“認命”,當每個職業都可以得到同等尊重,當各階層人都可以靠勞動過上體面的生活,


雖然聽上去很理想,但也是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轉載請標注來源158機床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征市| 疏附县| 新源县| 龙陵县| 红河县| 措勤县| 阜阳市| 响水县| 军事| 子长县| 江油市| 正蓝旗| 宁德市| 邵武市| 曲水县| 垣曲县| 盱眙县| 阜阳市| 江西省| 尤溪县| 湖北省| 景洪市| 丽江市| 清原| 伊金霍洛旗| 得荣县| 五家渠市| 呈贡县| 马公市| 囊谦县| 平遥县| 冀州市| 哈密市| 旬邑县| 县级市| 肃北| 丰县| 旺苍县| 梨树县| 迁安市| 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