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劉潤
到了年底,我們應該做一些總結。
每年,我都會想一個年度關鍵詞。這個詞,我已經想好了,過段時間再說。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是,今年的關鍵字。
我想這個字應該是:卷。
有很多人都問我,對這個字到底有什么看法?
我的看法就是:卷?卷!卷。
從問號。到驚嘆號。到句號。
— 1 —
卷?
不知道什么時候,這個字突然流行起來。
流行起來的原因,我想一定是說出大家的心聲,切中你我的要害。
然后這個字,被不斷地延伸、放大。
但是,想要總結,想要討論,我們總是得回到它本來的樣子。
“卷”,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怎么就“卷”了起來?
萬維鋼老師在得到的精英日課里,引用了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劉世定和邱澤奇的論文。
論文里指出,“內卷”作為一種現象,最早是由美國人類學家亞歷山大·戈登威澤(Alexander Goldenweiser)從藝術角度提出的。
咱們還是看看這張圖吧:
這是新西蘭毛利人的裝飾藝術,一幅手繪的圖案。
你是什么感覺?
特別復雜,精細。
再仔細看看呢?
嗯。這種復雜,其實是一種單調的復雜。不過是幾種圖案不斷重復,并沒有太多創造力和想象力。
所以,內卷最開始的意思,就是指在藝術領域,沒有創新的復雜化。
看到這里,我對“卷”已經有了一點點認知。
直到有一次,我和吳伯凡老師聊天,他和我講到“卷”時,我真正恍然大悟。天啊,這就是“卷”,這也太難了。
吳伯凡老師說,內卷,就是反向進化。
進化的英文單詞,是evolution。前綴的e,是向外的意思。也就是生長。
但是內卷呢?是involution。這個前綴的in,是進入的意思。是向內演化,是反向進化。
也就是說,整個環境,其實已經沒什么增量了。
無法向外拓展,只能向內爭奪。
這種“卷”,也是我們感受到的,激烈,甚至慘烈的競爭。
蛋糕已經很難做大了,那我就搶別人的蛋糕吧。
— 2 —
卷!
所以,更快速的奔跑,更激烈地爭奪,讓很多人產生了嚴重的不適感。
于是,大家就會說:太卷了!
你們居然偷偷加班,太卷了!
產品居然做這么好,太卷了!
哪怕就是心情不好,太卷了!
“卷”,變成了我們生活的槽點,情緒的宣泄,人民的控訴。
但是,幾乎所有人也同時有這樣的心態,也許你并未察覺,但我想一定真實存在:
我只想享受卷帶來的成果,但不想參與卷帶來的競爭。
什么意思?
我給你講兩個故事吧。
有一次,我去吃了一頓傳說中的日料天花板。確實感覺,以前幾十年的日料,都白吃了。
我第一次吃到活的北極貝,生的秋刀魚。然后才知道,原來食材的本來味道,是這樣的。但因為運輸、存儲等工藝原因,我們平常能吃到的,口感已經打折到了腳踝。
吃完之后,我突然很感慨。日本這個國家,地處島國,很難與外界交換,因此獨立進化。
但是,就在這個島上,因為無法延展,所以不斷內卷,不斷內卷。把一碗米飯,做到了嘆為觀止。把一朵壽司,做到了匪夷所思。
這種內卷,是要嚇死很多人的。也一定死了很多人。但是活下來的,真是工匠到了極致。
還有一次,我去到一家酒店。
我常常想,酒店這個領域,能改進的地方應該很小了。能想到的,也應該也都做了。
但是,就在這家酒店,我到了房間,處理完事情,準備下樓吃飯。剛要出門,看到門內側,有個金屬銘牌,指著電梯的方向。
我瞬間驚了。
他怎么知道的?他怎么知道,我每次走出房門,幾乎都要猶豫一下,電梯是向左還是向右?
左看看,右看看,酒店的過道,幾乎一模一樣。我只好每次賭運氣。有的酒店過道長得離譜,我好不容易走到盡頭,卻發現是一扇小窗。只好失望地掉頭往回走。
我知道,酒店能想到這點,非常不簡單。
酒店的服務人員,對自己的酒店非常熟悉。但也因為熟悉,他們可能永遠不會分不清左右,他們自帶導航系統。也因此,他們可能永遠不會意識到,出門分不清左右,是個問題。
所以,我們常說,永遠沒有什么叫“能做的我都做了”。永遠沒有。
仔細想想,只要仔細想,一定還有太多太多,感人至深的細節,值得重做一遍。
而重做一遍,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卷”的過程。
作為消費者,我們當然會希望卷起來,卷起來,這樣我就可以享受更好的服務了。
但作為從業者,他們可能會說,你們這群壞人!太卷了!
只想享受卷帶來的成果,但不想參與卷帶來的競爭。
卷起來!太卷了!
于是,我們就在兩個驚嘆號之間,來回切換。
— 3 —
卷。
直到,我們習以為常。
甚至,從理性地角度講,很多人還會把“卷”當做生存策略。
就像薛兆豐老師在《奇葩說》里討論996時說的那樣:
我們要勸別人千萬不要996,不要加班;也要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地反對996,反對加班;同時,我們自己也要996。
可能到了有一天,卷成為了生活的背景音樂時,我們也就從驚嘆號,來到句號。
接受,并習慣。
然后,做出選擇。
什么選擇?
奮斗,或者躺平。
有的人會說,我不想再奮斗了。房子車子,我也不在乎。
我躺著,也覺得挺好。我也可以開心,幸福,享受生命的樂趣。
也有的人會說,我還是想奮斗的。人生在世,不折騰折騰,太浪費了。
我不躺平,我要仰臥起坐。累了我會睡,睡醒我繼續干。
那么,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很多人會吵起來,互相指責,相互攻擊。
躺平的人會踹奮斗的人一腳,你給我躺下。像車輪一樣的人生,沒有意義。
奮斗的人會指著鼻子罵躺平的人,你給我起來。我們就是要建設經濟,追尋意義。
那你說,誰是好的?誰是對的?
都好。真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力,決定他自己的人生。只要這是他內心的選擇,能接受,并且感到幸福,就是好的。
我曾經說過,一個好的社會制度,一定是公平的社會制度。
在這個制度里,可以保證多勞多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些事情,我們不用擔心。
躺平者會收獲他們簡單的快樂,奮斗者會收獲他們渴望的功績,那么社會就同時收獲了兩種人,兩種快樂。
不要勸躺平者奮斗,也別勸奮斗者躺平。而假裝躺平的人,他們終究奮斗,假裝奮斗的人,也有一天會選擇躺平。
我們只是要有一個更寬廣的話語空間,讓兩種價值觀都被討論,也讓雙方都被接納。
最后的話
所以,關于“卷”,這就是我的看法。
卷?卷!卷。
從問號。到驚嘆號。到句號。
我們可能會慢慢習慣,直到做出符合自己內心的選擇。
而不管怎么選擇,都應該不嘲弄,不戾氣。
有人問我,那你會卷嗎?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我并不享受忙碌,我享受生命的喜樂。來自工作、生活、興趣、思考的喜樂,來自追尋夢想過程的喜樂。
如果獲得喜樂必須忙碌,我會忙碌。如果忙碌到降低喜樂,我會停下。如此平衡。
所以,別再想卷不卷了。想想內心的聲音,怎么真正讓自己幸福和喜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