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国内永久免费crm系统,18禁黄网站男男禁片免费观看,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機床網
全球失序!俄烏一戰打出來的“大國難題”!
2022-03-03 10:19:25

俄烏沖突發展到今天,早已經不是俄烏兩國的事兒了。

事實上,仗一打起來,從深度介入的俄歐美,到置身其外的中國,全球大國都面臨著兩難的抉擇。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827.png

01俄羅斯:如何收場

算上2008年的格魯吉亞事件和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這次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其實是俄羅斯第三次以軍事手段反對北約東擴。

在前兩次,普京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俄軍兵鋒所指,干脆利落地就給格烏兩國一頓收拾,西方大國紛紛偃旗息鼓,北約東擴的節奏也被一度打斷,然后借著兩戰之威,俄羅斯順勢搞了很多大動作——

俄白一體化成形、摩爾多瓦放棄加入北約宣布中立、亞美尼亞加入歐亞經濟聯盟、哈薩克斯坦引入集安組織平叛......

直到最近的俄烏打起來了,阿塞拜疆總統還跑去克里姆林宮簽了兩國聯盟協作宣言,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更有意思的是,08年被俄羅斯暴揍的格魯吉亞,這次居然公開宣布拒絕跟隨西方制裁,還很乖巧地表態要繼續和大哥搞好關系。

這些都是啥地方?普京大帝一心想要整合的“前蘇聯空間”啊!

也就是說,在北約東擴的同時,普京事實上也在通過兩次開戰“殺雞儆猴”,重整了周邊的小弟隊伍,而這個隊伍,就是俄羅斯大國復興的根基。

在這個意義上,此次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對于普京就不是單純的打不打得下來的事兒,而是事關普京整合歐亞腹地的大計,你憑啥當大哥?憑啥整合歐亞諸國?憑啥要弟兄們舍了西方跟你混?都是普京這一戰需要回答的問題。

所以戰事一起,普京就只能勝,而且得是2008年和2014年那樣的大勝!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831.png

這是國外,還有國內。

2014年俄羅斯趁著烏克蘭政局動蕩收回了克里米亞,引來了美國與歐盟的重重制裁,俄羅斯和西方世界的關系至今沒有緩過來,這些損失都是由俄羅斯百姓來承受的,近兩年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了,于是回過頭來,對當年普京在克里米亞危機中的評價也越來越負面。

這種情緒體現在此次俄烏戰事上,就是俄羅斯國內同樣出現了不少“反戰”的聲音,除了多個城市的街頭示威,還有知識分子群體的聯署反對。

所以現在西方在不能直接派兵干預的前提下,采取的一大策略就是通過高強度的經濟施壓,誘導俄羅斯內部的不滿情緒,進而為反普京人士遞刀子。

而且這次的制裁還不同于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后西方施加的重重制裁始終沒有涉及金融領域,但這次不僅全面圍剿俄羅斯銀行系統,連SWIFT這樣的大殺器也使出來了,帶來的沖擊勢必也會更大——28日,盧布一度貶值30%,據說俄羅斯國內已經發生擠兌現象,俄央行只能痛下決心,一步將利率從9.5%提升到了20%。

雖說考慮到普京多年“去美元化”的準備和俄經濟自身的韌性,西方制裁的效果會大大消減,但這種高級別的制裁,依然會重創俄羅斯經濟,隨著制裁的發酵,普京面臨的民意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普京不拿下一個大勝利,簽下一個對俄羅斯大大有利的條約,是沒法交待的。

所以,普京這一戰,必須大勝!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834.png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開戰幾天,并沒有再現當年“俄式閃電戰”的局面,戰事推進得并不順利。

俄方三路大軍,按照設想本應該是北邊直指基輔、東邊覆蓋烏東親俄地區、南邊封鎖烏南港口,到現在為止,三路中只有南部推進稍快,但也沒有拿下什么標志性的重鎮,烏東親俄的哈爾科夫等城市都還在拉鋸中,北邊通過打基輔來逼著澤連斯基簽“城下之盟”的目標似乎也越來越難實現了。

預料中的俄軍大規模機械化兵團強勢推進、烏克蘭人望風而降的場景并沒有出現,像美國那樣瘋狂搞地毯式轟炸、烏克蘭被炸成一片廢墟的場景也沒有出現,俄軍要顧忌烏克蘭的民心,甚至都不敢放開了打,硬是把一場閃電戰打成了攻防戰,后期如果真是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巷戰下去,俄軍不僅將面對巨大的傷亡,戰事還會被無限期拖延。

但偏偏俄羅斯又拖不起。

一方面,已經到了3月,烏克蘭平原解凍在即,俄軍裝甲集群必須避開即將出現的泥濘沼澤,所以能利用的時間不多了。

另一方面,西方輿論掀起的鋪天蓋地的反俄反戰宣傳,大家在中文網絡上都看到威力了,國外傳得更瘋,而且很快就會滲透到俄羅斯國內,再疊加經濟制裁的后果、巨額的軍費開支、天量的軍火補給,還有西方武器源源不斷地輸入、西方雇傭軍的加入、烏克蘭平民的武裝化、烏軍利用平民設施設防,都將迅速消減俄軍的優勢,讓俄軍有力難施,越打越被動。

可以說,目前澤連斯基成功挺過了戰事開始的“關鍵72小時”,已經算是贏得了某種戰略優勢,既遏住了俄軍的勢頭,更向西方展示了烏克蘭在給俄羅斯放血這件事兒上的價值,所以前兩天澤連斯基還求告無門,在那哀怨“被西方拋棄”,這兩天就精神抖擻地滿世界打電話,西方國家也不再猶豫,基本上有求必應。

這就是為啥在俄烏談判中,俄羅斯作為主動進攻的一方,反而顯得更加迫不及待,早早地到位了,烏克蘭雖然首都被圍,卻好整以暇,故意遲到——烏克蘭無需談判求生,只要拖得夠久,自動成為贏家。

這也是為啥普京要啟動核威懾——因為只有這個殺手锏才能鎮住全場,既強勢回應西方的制裁,又避免西方直接出兵干預,以保證戰場上不會出現影響局面的第三方勢力。

當然,一時的勝負并不足以決定全局,俄軍相對烏軍,理論上仍然有著強大的優勢,只要肯花費代價,這場戰爭還是不會有懸念的,而這個代價,可能是如美國在伊拉克行動中那樣的大量平民傷亡,也可能是俄羅斯透支國力、死傷大量軍人,或者都有,無論如何,都將給普京帶來巨大的麻煩。

所以,對于普京來說,現在亟需一場大勝,而且是一場速戰速決的大勝,否則,該如何收場?

而且,當前的戰事才是第一階段,大戰之后,巨大的重建成本從哪里來?烏克蘭舉國的反俄民族情緒被打出來了,戰后如何治理?面對蜂起的叛軍,俄軍又將付出多大的代價?西方經濟制裁帶來的長期后果,會不會在俄政壇引發動蕩?都將是這一戰之后必然會出現的問題。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837.png

02歐盟:左右為難

俄羅斯的“閃電戰”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原本立場搖擺的歐盟立馬就變臉了,將俄羅斯從打進烏克蘭的“侵略者”,重新定義成了整個歐洲的現實威脅,不僅紛紛投入了美國主導的反俄統一戰線,連在對俄關系上最猶豫的德國,都開始一改“祖制”,向烏克蘭支援了大批武器,英國、丹麥等國更是鼓勵公民赴烏克蘭參戰。

歐洲變臉變得這么干脆,有幾個原因:

其一,西方反俄反戰的宣傳,既讓普京背負了巨大的道義壓力,反過來也裹挾了西方政治領袖的施策空間,比如拜登在SWIFT問題上稍一猶豫,立馬就被指責“軟弱”,而歐洲馬克龍馬上要大選、朔爾茨因為之前的“綏靖”立場飽受指責,現在為了選票都必須對俄強硬到底、對烏一力支持。

一個例子就是最近澤連斯基趁亂高調要求加入歐盟。本來按照流程,加入歐盟的前提是加入北約,而加入北約的前提是領土完整,但偏偏烏克蘭有克里米亞和烏東兩國的領土問題,所以按照流程是不夠格加入歐盟的,歐盟此前也表態不收,但現在澤連斯基可是西方的“政治正確”,于是歐盟僅隔了一天就低頭了。

其二,俄烏開戰導致的難民問題、模糊的安全保障范圍等等問題,都將影響中東歐地區的穩定,甚至正式引爆北約與俄羅斯之間埋藏幾十年的深層次危機,這讓習慣了跟著美國搞降維打擊的歐洲老爺們心里著慌了,坐不住了。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841.png

然而,表態歸表態,站在歐洲自己的立場上,這種強硬的姿態既好笑,又矛盾——

迎合“反俄援烏”的潮流吧,現在是能贏得選民的支持,但等到后面天然氣價格蹭蹭往上漲,烏克蘭難民大舉西進,選民的熱情遲早會被現實澆滅,那時,歐洲用什么替代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又如何處理數量龐大的難民?解決不好,現在這些積極表態的領導人一個都跑不了,都得背鍋。

和俄羅斯反目成仇吧,更不符合歐洲的利益。在這場戰爭之前,歐俄關系已經大大改善了,事實證明,如果不是美國推進北約東擴,歐俄是能和平共處的,現在的問題是,歐洲被美國裹挾東進,俄羅斯就得對歐洲舉槍,受到威脅的歐洲就得向美國求助,美國就更能裹挾歐洲挑釁,經過這次俄烏戰爭,這個惡性循環越砸越瓷實,歐洲被美國掌控更深了。

相反,這次戰爭過后,歐盟的自主力量將大受打擊。

臨近俄羅斯的中東歐國家會更加唯美國馬首是瞻,法德等西歐國家對美國的安全保護傘也會依賴更深,整個歐洲將從“歐洲自己抱團”轉向不同程度地“圍繞美國抱團”,“歐洲自主”越看越像個笑話。

而且此戰之后,東歐國家承擔的巨額軍費將有增無減,而西歐國家勢必會因為隨之而來的能源、通脹、難民等經濟難題削減給東歐的補貼,東西歐又得吵起來,歐盟內部的裂痕又會被放大,矛盾會更難調和。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844.png

不過歐盟有辦法解決嗎?沒有,別說歐盟沒有,歐盟大國都被局勢綁架了。

比如舍不得北溪二號的德國。

北溪二號除了是一條能源管線,更是一條連通柏林和莫斯科的“政治管線”,它關聯著俄羅斯15%GDP的外匯收入和德國3座核電站停運后11%的發電量,可以說,只要這條管線正常運行,俄德兩國就深度綁定了,默克爾俄歐和好的政策路線就能繼續走下去,俄羅斯對于歐洲安全更加“可控”,歐洲就有空間脫離美國的“保護”搞自主了。

所以朔爾茨之前頂著壓力在拜登面前裝聾作啞,始終不愿意就制裁“北溪-2”表態,但這次俄烏開戰之后,不管朔爾茨愿不愿意,“北溪-2”的啟動權事實上到了拜登的手上。

德國現在能期待的就是戰后能出個和談的結果,趁早給北溪二號放行了,但美國現在巴不得俄熊把歐洲搞亂、歐洲讓俄熊流血,至于死人反正死的也是烏克蘭的人,拜登眼睛都不會眨一下,所以美國一定會強硬到底。

俄羅斯呢,前面說了,普京這一戰背負的太多,能勝不能敗,能進不能退,退一步俄羅斯就成前蘇聯了,所以勢必也會強硬到底。

那么可以預測,歐洲這亂局應該會持續很長時間,歐盟夾在中間,只有給美國搖旗一條路。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正義”的天然氣可以順利成章地進入歐洲,歐洲將花費更高的成本,將自己的能源話語權,從尚能討價還價的俄羅斯手里奪過來,交給控制欲更強的美國,為大西洋聯盟的友誼添磚加瓦!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847.png

03美國:俄羅斯?還是中國?

某種程度上,美國算是俄烏戰爭的大贏家:俄歐互毆,歐洲歸心,資本回流,拜登成為了眾望所歸的全球領袖。

但就像我們前面說過的,美國需要的是“可控的沖突”,一旦像今天這樣爆發了全面戰爭,美國同樣會陷入幾重難題。

首先,是通脹問題。

俄烏之戰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美元回流目前還不清楚,但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包括能源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確實被推高了,尤其是原油價格飆升至了八年來最高點,而能源價格上漲又會帶漲大多數消費品,美國嚴重的通脹也會火上澆油。

目前,美國和盟友又一次在商討釋放原油儲備的事兒,但這招效用有限,最后問題還是得落到加息上,不過俄烏開戰搞得金融市場大動蕩,那么美聯儲是不是要避開這個時點,推遲加息步伐?

其二,怎么應對的問題。

越是亂的時候,越需要領袖,現在反俄反戰的輿論被煽動起來了,全世界都在盯著拜登怎么做。

但拜登能怎么做呢,派兵吧既不能又不敢,旁觀吧又實在不像個大哥的樣子,要不是烏克蘭抵住了俄軍的攻勢,現在頭疼該如何收場的,就是開戰后只會勸澤連斯基跑路的拜登了!

拜登目前最大的動作就是制裁。

不過咱們前面也說了,普京早早就搞起了“去美元化”的準備,俄羅斯豐富的資源和能夠低限度自循環的經濟體系又頗有韌性,而且普京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后就提前“向東轉”了,雖然最后還是會被制裁大棒打個重傷,但真正傷多重,還得取決于俄軍在前線的戰況。

更何況,中俄有替代支付機制,中國有全球最齊全的供應鏈和巨大的國內市場,美國的制裁能達成多大的效果,其實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中國對抗西方、援助俄羅斯的決心。

不過烏克蘭人超乎意料的抵抗,現在似乎又給美國提供了一個新的可選項,拜登開始向烏克蘭提供“標槍”反坦克導彈和“毒刺”防空導彈等不對稱武器,就像當年支持阿富汗對抗蘇聯一樣,其目的就是將烏克蘭變成一個新的“墳場”,用美國人熟悉的戰爭泥沼拖死俄軍!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850.png

美國更大的難題是戰略性的。

首先,在戰爭爆發前,美國和北約各有各的盤算,特別是美國,一意煽風點火,等到戰爭真爆發了,美國和北約又生怕攪入戰局,躲得遠遠的看著烏克蘭挨揍——在阿富汗戰爭之后,美國再次展現了自己的虛弱和不顧盟友的“美國優先”。

這就給全球各國傳遞了兩種信息:對于伊朗等敵人來說,俄羅斯打破了平衡的規則,創造了一種“可以開戰”的新現實,反正只要扛過經濟制裁,西方就沒招了,那么有必要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打一打?

而對于美國的一眾盟友來說,俄羅斯這種“強鄰打弱鄰”的模式,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美國是不是也會袖手旁觀?大哥要是靠不住咋辦,要不要從“一邊倒”變成“墻頭草”?

比如咱們臺灣省某些人最近被烏克蘭局勢激得上躥下跳的,自動把戰事套到了臺海,滿是對美國不信任的悲觀氛圍,拜登一看,你這顆棋子還有大用啊,現在搞“投降主義”這套怎么行,所以今天還專門派了代表團去配合小菜搞安撫表演。

另一個難題,是俄烏這仗一打,暴露了一個新的問題:北約這些年一路東擴個不亦樂乎,但過度擴張之后,東翼可就直接抵到了俄羅斯家門口,你美國和北約有這個能力能防得住嗎?

俄羅斯既然可以選擇烏克蘭為突破點,那么在“大國被逼入絕境”的時候,能不能再選擇波羅的海三國打一打?

換言之,東擴后的北約國家,在平時可以視為北約壓縮俄羅斯戰略空間的“資產”,但目前俄羅斯用行動表明,它也是可以“西擴”的,那么這些撮爾小國無疑就成了北約暴露在俄羅斯眼皮子底下的“軟肋”,成了北約的“戰略負擔”。

那么,不可避免的,美歐就需要在中東歐搞戰略傾斜了,花更多的錢、布更多的兵,進一步強化這些與俄羅斯毗鄰的前線國家的防衛,而這無疑又會進一步刺激俄羅斯的不安感。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853.png

好,說到這里,就引出了美國的終極戰略難題——中國。

這次拜登可能是汲取了當年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為中國提供了機遇窗口的教訓,刻意避免美國卷入沖突。

但俄烏戰爭之后,俄羅斯作為“西方威脅”的優先級會大大提升,美國還是需要在歐洲投入大量的戰略資源,向亞太地區轉移的步子將大大延緩,所以歸根結底,中國還是會把握住這個來之不易的“戰略機遇期”。

再往遠了說,此次俄烏戰爭后,俄羅斯會比之前更需要戰略緩沖空間,更需要整合前蘇聯空間,這將被美國視為復辟“新蘇聯”的舉動;而在北約這邊,就像前面說的,東翼的小國成了“軟肋”,北約也會強化提升它們的安全感,這就在客觀上會帶來雙方的長期對峙。

那么在這個“長期”之內,美國以中國為頭號對手的意志和能力,美國繼續轉向亞太的步子,都將被歐洲這個大后方給拖住。

也就是說,一個時期之內,美國要被迫選擇對付俄羅斯,而非“頭號戰略對手”中國了!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857.png

04中國:立場問題

客觀來說,這場戰爭中國算是個“隱形贏家”。

首先,戰爭引起的全球通脹壓力,會進一步凸顯中國產能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不止被制裁的俄羅斯,包括美國、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依賴都會隨之加深。

其二,在西方的制裁大棒下,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必然會更多地轉向中國,我們的能源安全將更有保障,而且中俄的綁定會越來越緊密,中國有了這個政治上、資源上的強大助力,未來在中美博弈中也會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其三,從反面來說,特朗普曾經下大力氣拉攏俄羅斯對付中國,并且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但隨著這次俄羅斯和整個西方翻臉,這種美俄聯手制中的不利情形,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再不可能出現了,美國再搞對華圍堵,已經失去了俄羅斯這個理論上最有力的伙伴。

其四,在中國的角度,俄羅斯此次向西方秩序宣戰,客觀上吸引了很多原本會打向中國的火力,為中國爭取了相對自主的國際環境,而按照中國的崛起速度,也許只是這關鍵的幾年,就將大幅度改變國際政治力量的對比。

此外,俄羅斯這一戰,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案例,包括如何用“閃電戰”癱瘓對方的指揮鏈、如何考量對方的民心士氣、如何盡量避免城市巷戰的傷亡、如何應對國際輿論、如何應對包括SWIFT在內的金融制裁等等,中國都可以總結經驗,留待后用。

所以,俄烏之戰,其實在宏觀層面大大有利于中國崛起的“勢”,只要中國保持戰略定力,不出現大的戰略錯誤,等到歐洲糾紛塵埃落定時,中國勢必會是一個對各方而言更難忽視的角色!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900.png

當然,這次戰爭并不純粹利好任何一方,中國雖然盡量置身事外,但也面臨著兩難的選擇。

首先,立場問題。

俄羅斯現在算是徹底和西方翻臉了,這個時候,中國持什么立場就很為難。

在戰略伙伴關系的層面,中俄應該聯手應對西方的壓迫,而且考慮到中國未來也有很多關鍵議題需要俄羅斯的合作,比如尋求兩岸統一的時候,或者應對同樣復雜的亞洲安全局勢的時候,或者提出自己的全球秩序主張的時候,那么,中國現在無疑應該繼續強化和俄羅斯的關系,和普京站在一起。

而在中國自身的利益層面,中國對俄羅斯的任何政治支持,或者經濟援助,都很容易激化成一種極端的局面,也就是中國一直竭力避免的“中俄VS美歐”二元對立的冷戰格局。

要知道,中國的發展,就是建立在穩定的國際環境、開放的國際市場的基礎上,一旦全球被這么對立二分了,其實就相當于自斷了發展的根基。

所以歐美將俄羅斯剔出SWIFT,也是給中國出了個難題,表面上,是為人民幣加速走出去提供了一個契機,甚至后期還可以拉入那些被美國制裁的國家,建一個自成一格的金融貿易體系,但問題是,這無疑更加推動了中俄與歐美的“脫鉤”,“新冷戰”式的陣營對壘就板上釘釘了。

所以這也是美英澳加等五眼國家一再喊話要求中國表態的原因——如果中國不支持俄羅斯,中俄“上不封頂”的伙伴關系會被削弱;如果中國支持俄羅斯,西方就可以順勢制裁中國,將中俄推到西方的對立面,美國拉著整個西方世界孤立中國的目標也就達成了,中國自動與世界“脫鉤”!

同時,在這個戰爭的特殊時期,任何明面上的支持,都會自動等同于中俄結成了“戰爭同盟”,那么,印度這樣和中國有矛盾的不結盟國家會怎么想?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向西方靠攏!

而且美國也會讓“印太戰略”向軍事方向傾斜,甚至在無力應付東西兩個方向時,不排除繼續沿用去年賣給澳大利亞核潛艇的模式,重啟核威懾的安保戰略,在亞太周邊搞“核擴散”來制衡中國。

目前已經能看到的一個變化,是日本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的上升。

日本人在見識了俄羅斯“用武力改變現狀”之后,也被刺激到了,安倍前幾天甚至都提到了和美國“核共享”這個禁忌話題,而從3月開始,日本這個能源進口國,將向歐洲提供能源,這個舉動,說明了美日在進行全球層面的綁定,在美國有心無力的時候,日本之后的戲份會更加吃重,而其目標自然是指向中國。

所以,中國任何支持俄羅斯的舉動,都將進一步惡化自身的安全環境。

微信圖片_20220303100905.png

此外,中國因為臺灣問題的存在,不可能認同俄羅斯拿回克里米亞、促成烏東兩個共和國獨立的行動邏輯,所以無法完全支持俄羅斯的軍事行動。

這也是中俄合作的一個隱性界限:中國支持莫斯科反北約東擴、反西方制裁,但不支持其對烏克蘭領土和主權的主張,咱們看外交部的發言,基本都是圍繞這個原則來的。

綜上,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不會體現在明面上,從外交措辭里找不到的,更多的應該是在實打實的后背支援上,在繞過美國制裁的其他渠道上。

所幸中俄合作的空間很大,中國也有全球絕無僅有的大規模支援能力,必要的時候,中國依然是普京穩定后方的最大王牌!

文章最后,戎評有話說

伴隨俄羅斯暫時進軍不利,現在就有聲音在質疑俄羅斯對于中國的意義,質疑中國為什么要支持俄羅斯。

其實這個意義,并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在于俄羅斯的不可替代性。

冷戰結束后,西方國家利用他們手上的這套秩序,主要就干了兩件事:在歐洲方向遏制俄羅斯,在亞洲方向遏制中國。

俄羅斯面臨北約東擴的問題,中國同樣面臨著AUKUS、“四方安全對話”、美日同盟等體系在中國周邊搞的“亞太版北約東擴”,兩個“北約”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擠壓大國的戰略空間,將大國困死一隅。

所以,俄羅斯有他們的安全困惑,不知道西方發起遏制的理由,也不知道這種遏制的終點,而中國這幾年在美國日甚一日的各種針對下,同樣有這樣的困惑,這個困惑的答案也是一致的——中俄作為“可能”挑戰西方秩序的大國,本身就有需要被消滅的“原罪”,不死不休。

對此,大家可以看到,中國其實都沒有很好的應對辦法,基本都是美國出招咱們接招,美國嘴唇一碰就能打出疆、港、臺這種籌碼,而中國能拿出來的籌碼呢,都是國人辛辛苦苦攢的家當,根本沒有公平可言。

而和中國比起來,俄羅斯連這份能討價還價的家當都沒有,于是普京換了一個方向,從軍事角度突圍,試圖重塑西方施加的安全環境。

現在普京的行險一擊,本質上就是在向冷戰后那套西方單極稱霸的舊秩序開炮,反抗美國這個遏制戰略的大網。

從這個維度上,中俄的命運是一體的,世界上能與中國建立如此牢固關系的大國,注定也只有俄羅斯一個。

這,也就是“背靠背”的真實含義!

以上文章來源于微信公眾號:戎評,作者戎評說策

轉載請標注來源158機床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南昌县| 醴陵市| 舞钢市| 贺兰县| 海门市| 北宁市| 龙岩市| 精河县| 福泉市| 齐齐哈尔市| 扶风县| 阿城市| 太谷县| 凭祥市| 高碑店市| 鄢陵县| 永善县| 新竹市| 壶关县| 太仆寺旗| 界首市| 新泰市| 正阳县| 浦县| 轮台县| 兰州市| 富蕴县| 中西区| 哈巴河县| 西贡区| 蓬安县| 祁阳县| 云龙县| 宣汉县| 新蔡县| 曲阜市| 垦利县| 芦溪县| 平泉县|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