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国内永久免费crm系统,18禁黄网站男男禁片免费观看,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機床網
華為進入匍匐生存階段,從最新的財報說起
2022-03-30 10:15:03

    前天晚上全程聽了華為財報發布會,一個感慨是華為現有業務近期的最大挑戰恐怕是時間,以時間換空間。想展開寫一下,拖了一天,終于寫好了。

    財報數據無需多言,簡單講,華為CFO孟晚舟回歸亮相,帶來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2021年度報告顯示,華為全年營收63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8.6%,而凈利潤增至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F金流也從352億元增長到597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也達到了相對健康的57.8%。

    “我們的規模變小了,但我們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都在增強,公司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不斷提升?!?/strong>

    本文暫且放一放充滿光明的研發,重點從企業生存的角度(如果過去一段時間華為是極限生存,未來一兩年華為則是匍匐生存),聊一聊現在的華為,在集合完畢手里的全部資源后,這些資源分別拿來做什么業務?

    如果非要說華為支撐營收的現有業務哪里感覺不對,那只能是汽車。

01

以戰略分業務

    不論華為的財報說了什么,針對財報的討論都要立足于華為當下的生存模式:

    最現實的考慮是賺“具有一定優勢”且“不會造成威脅”的錢。

    按照第一條標準,華為客觀上無法大量獲取“制程先進面積小”的芯片。針對終端的手機業務和服務器業務,就會像急行軍期間無法修理的坦克一樣被拋棄,或者“回收”成現金。

    終端業務“戰略轉移”的終點,就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數據中心。這三者風馬牛不相及,但是都符合“技術降級”的標準:以自己的技術能力為核心,開展to B、to C業務。

    回撤不代表失敗,按照郭平的說法,華為依舊在5G基站上用芯片,不過數量需求不會那么高,并且利用“增加面積”和“系統升級打雞血”的方式提升性能。近期的芯片應用案例中,蘋果也通過“膠水粘芯片”滿足了性能需求,大家的思路殊途同歸。

    華為的優勢在哪里?

    智能光伏業務。因為中國光伏產業鏈很完整,在海外可以形成規模,壓倒競爭對手(隆基老總就說過,有必要的話光伏廠房可以搬到沙特)。華為也擁有逆變器的生產能力,能夠掌控產業鏈只要華為提供“有附加值”的光伏業務,它就能通過“優勢”賺到錢。

微信圖片_20220330101237.png

    華為企業業務散出去的十大軍團等,都是同樣的思路。任總能夠局部打亂編制,體現出華為獨一無二的管理風格。

    華為的一個突破口是光伏,另一個突破口就是華為云。整個報告會上,郭平和孟晚舟反復提到云業務:2021年營收201億,增幅34%。ICE國內第二,全球第五,未來目標方向是數據中心和加速網絡。

    對于華為6000億級別的營收來講,這個業務不大。但是華為反復提及這項業務,說明華為一方面想主推云,另一方面,應該做出了一些東西。

    華為的云業務與其他企業的云業務是有區別的,其他企業的業務可能是從服務端從軟變硬(BAT在最近五年對云硬件業務的宣傳是逐步上升的),但是華為的業務會更“硬”,一開始就承接設備業務,再通過設備把服務推廣出去。這也符合華為過去針對網絡設備搞“基建”的定位。

02

闖中東,下南洋

    華為在歷史上不缺乏“優勢”,有的時候甚至很“強勢”。但是強勢霸道是會讓人害怕的,所以華為需要“溫和地”開展出海業務。

    有意思的是,華為報告會上特意請了兩位記者:一位來自中東,一位來自印尼。

    華為談中東,就是談光伏。為了籌劃未來的產業轉型,沙特和阿聯酋都投入了大量資源開展光伏業務(華為在土耳其也有類似項目),并且積極推進碳中和計劃,維持產業優勢。

微信圖片_20220330101240.png

    在他們眼里,華為能提供“光伏+數據中心+其他新技術”的技術大禮包(實際更加復雜),數據中心和云業務,巧妙滿足了他們產業升級的需求,光伏產業的開發,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阿聯酋之前對美國干涉華為業務反應很激烈。表面上看,雙方鬧的是基站和F35,但是美國折騰華為,影響了阿聯酋的百年大業,為了這點軍售,不值得。

    另一個設想“百年大計”的地方,是印尼。印尼人口規模上億,有著充足的第一產業基礎,第三產業也很興旺。自從莫迪搞民族主義政治引發中國投資外流之后,大量的中國風投把資本砸到了東南亞。印尼作為非常好的投資標的,捧出來了很多獨角獸企業(雷軍的順為資本幫了不少忙)。

微信圖片_20220330101247.png

    但是印尼首都雅加達人口爆炸,幾個主要島嶼基礎設施發展不匹配,國家也缺乏技術人才。因此印尼一直在推廣“新首都工程”和各種形式的人才培養計劃。

    華為干的事情很簡單:協助新首都工程,給偏遠地區鋪網線,5年內培養10萬技術人才。

    這套打法不但符合當地的政治正確,也確實能賺到錢,在策略上可謂一舉兩得。如果有什么問題的話,就是印尼能不能講信譽,按時匯款。至于“排華”問題,印尼在產業資本上,更喜歡選擇在中日之間左右橫跳,這也是東南亞各國的政策慣性。

03

完善,不是完美

    戰略完善,不代表細節完美,華為的報告也有著明顯的短板。

    華為的汽車業務,在此次報告會期間發揮穩定,繼續讓人摸不到頭腦。“華為不造車,但是要幫車企造好車”的表態,還是很曖昧模糊。

    因為汽車行業很復雜,集合了大量的技術產品。如果帶技術進場,企業一定要說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在汽車上有什么用。理想狀態下,華為最好的位置是特定領域的技術提供商,最好誰都繞不開。

    行業經典案例中,博世,ESP產品,得用;高通,車載芯片,得用;某國內廠商,電池/元器件,還得用。華為的“汽車云”?可以有,但還沒有到“汽車必須要用”的級別,至少現在不是,而且“汽車云”作為一個概念,現實的東西太少,不適合在行業講故事。

微信圖片_20220330101250.png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華為的“強勢”。汽車是技術產品的機核,廠商都想保證對技術的掌控力。以華為過去的資歷,它的技術姿態夠“引人注目”了,甚至有點過頭,恨不得把汽車當手機賣。就算華為說“我不搶你風頭”,汽車廠商也不敢信。

    但是“華為幫人造車”的表態,本質上還是打太極。華為和汽車行業之間的問題是“心病”,要把話說開才行。報告會上的華為汽車業務,并沒有達到應有的預期。

    另一個問題,就是華為云。201億的收入,體量太小。根本不符合華為“全球五朵云”的宣傳策略。華為的云業務需要在2到3年內產生更加迅猛的增長來刺激業界。可能是500億,也可能是1000億,就算超過400億也可以。200億的規模對于全公司6000億以上的營收,遠遠不夠。

04

結語

    其實還有其他一些想法,但有文章已經提及就不重復講了。后面希望還有機會和大家交流。

    華為的策略很明確:去掉不必要的資產,籌集充足的金錢資源(因此孟晚舟一開始就強調華為財務足夠健康)。并且在一些看起來很“土木”,很“基建”的技術行業做突破,因為這些行業不會那么“吸引眼球”,也就盡可能降低被攻擊的概率,突破之后帶來的收益也更好。

    既然華為是“基建企業”,那么華為的最大挑戰,就是時間:

    由于不利的外部環境以及資產變賣入賬逐漸變少,華為的收入不排除從6000億+掉到5000億量級(可能性偏低,但是需要考慮)。華為需要在未來比較短的一段時間內,把成績出來。這個成績不需要閃耀全場,但是一定要穩定,風吹不散雨打不爛,支撐起華為的生存,支撐起超20%的研發比。

    只要活得夠久,就會有機會。

    2022年還有9個月,希望華為跑得比時間快一點。


轉載請標注來源158機床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阿拉善盟| 双城市| 汉寿县| 根河市| 陕西省| 手机| 三门峡市| 沧州市| 旺苍县| 英超| 西乌珠穆沁旗| 皋兰县| 洛宁县| 永州市| 体育| 通化县| 太康县| 祁连县| 哈尔滨市| 太白县| 富川| 宁国市| 黔江区| 巴马| 阿克| 安平县| 乌海市| 清水河县| 准格尔旗| 库尔勒市| 宁津县| 郎溪县| 青龙| 观塘区| 杭锦后旗| 鄯善县| 南澳县| 湾仔区| 当阳市|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