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国内永久免费crm系统,18禁黄网站男男禁片免费观看,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機床網
不必放大越南威脅,歐美日韓才是主戰場
2022-05-08 14:39:48

前幾天越南出口首次超過深圳的新聞成了一個熱門新聞。當然了,其實核查數據的話,其實今年一季度并不是首次。

2018年越南的出口已經很接近深圳的出口金額了,2019年則第一次完成了對深圳的超越,2020和2021年越南的出口金額持續的超過了深圳。

在這里我說一下我對越南的看法,它確實對我國造成了競爭威脅和壓力,但是其實我國的主要挑戰,是來自于向上的產業升級,也就是中高端產業和歐洲,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這些發達經濟體競爭,這里才是我們的主戰場,而美國是主戰場的最大競爭對手。

而在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其實是次要方向,而即使在這個次要方向,印度也是比越南更大的威脅。這跟國家間的綜合競爭態勢是類似的,也就是來自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競爭壓力是最主要的主戰場,來自印度等方向的壓力是次要方向。


我這么說是基于以下的幾點理由。

第一,越南是一個弱化版的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印度

如果我們單獨的看各種越南快速發展的消息,會覺得越南的前途不可限量,但實際上事物的發展是有其規律的,也是有上限的,就像我們給公司估值一樣,給一個國家也可以進行估值,而估值最直觀簡便的就是對比。

從人均上講,越南要想達到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水平,那就必須有在世界上非常領先的行業和企業。我們先不說和日本比吧,要想人均趕上韓國臺灣的水平。

越南必須出現類似韓國三星, LG,海力士,臺灣的臺積電,聯發科,鴻海這樣的世界級公司,畢竟只有高科技行業和公司才能實現極高的人均GDP,從而拉高全國的平均水平。

而且這樣的世界級公司還需要不止一個,因為從人口上看,越南的人口是韓國的1.9倍,是臺灣的4.2倍,可以簡單的看成越南人口是韓國的兩倍和臺灣的四倍。

我們可以查詢下2021年的財富世界五百強,韓國的五百強企業有15家(包括三星,現代,SK集團,LG電子,起亞,浦項制鐵,LG化學等公司),

而臺灣有8家(包括鴻海,和碩,臺積電等公司)。以越南的體量,要想人均達到韓國和臺灣的水平,那就需要30家以上的世界五百強。

目前越南有什么高科技公司呢?至少我是沒有發現的。


我之前統計過蘋果發布的2021年全球200大供應商,是根據2020年對蘋果公司的銷售收入計算的,來自越南的公司一家也沒有,2020年和和2018年對比的話,


2018年在越南設立有工廠的蘋果供應商有15家,全部是外資企業。包括線藝,福斯特電機,藤倉,歌爾聲學,鴻海精密,英特爾,基美,LG Innotek,立訊精密,村田制作所,日本電產,三星電子,夏普,深圳裕同包裝,住友電氣。


2020年在越南有工廠的公司增加到了21家,也全部是外資企業。


如下: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公司:伯恩光學,歌爾股份,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立訊精密,美盈森,深圳裕同包裝。


來自韓國的公司:LG顯示,LG Innotek,三星電子,首爾半導體


來自日本的公司:福斯特電機,村田制作所,NOK,住友電氣,


來自中國臺灣的公司:仁寶,鴻海,夏普,國巨


其他:美國英特爾,新加坡納峰

 

可以看出,在越南設立工廠的21家蘋果供應鏈企業中,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是最多的,達到了7家,占到了三分之一,相比2018年這里面增加了藍思科技,伯恩光學,領益智造,美盈森4家,是在越南設立工廠的企業增加最多的地區。


另外從公司就可以看出來,越南已經在從單純的組裝制造向上游的零部件擴展,包括顯示面板,被動元件,芯片,玻璃等,像是做玻璃蓋板的藍思科技和伯恩光學,都在越南設立了工廠。

 

而從越南的蘋果供應鏈企業來看,主要是來自中國,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國家地區,來自越南本土的企業一家也沒有。


但問題在于,人均GDP的提升最終還是要靠本土高科技企業,只靠外資設立的工廠是不行的,沒有外資企業會把一流科技轉移給你,畢竟是別人吃飯的本錢,沒有本土高科技企業的話,你永遠只會獲得別人覺得已經變得沒那么值錢的二三流技術,那自然人均GDP也無法趕上外資來源國。


而目前,越南不要說出現30家世界五百強,甚至連一家能打入蘋果供應鏈的本土企業都沒有,還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我們假設越南的經濟總量能趕上韓國的水平,人均也只有韓國的一半。

那么越南要趕上韓國的經濟總量要多久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2022年4月版的《世界經濟展望》對2022年各國和地區的經濟總量做了一個預測,預計2022年越南4089.47億美元,中國臺灣8412.09億美元,韓國1.8047萬億美元,越南的經濟總量只有臺灣的二分之一,只有韓國的四分之一不到。


越南到2030年能趕上臺灣的經濟總量已經不錯了。

 

如果越南和中國比,那總量差距就更大了,我們現在簡單的計算也可以得出,中國經濟保持5%的增速,那就是每年增加兩個越南。


實際上2021年(去年)由于我國經濟增速達到了8.1%,再加上人民幣升值,

我國美元GDP總量達到17.7萬億美元,比2020年增加了幾乎3萬億美元,一年就增加了相當于七個越南的體量。


或者我們也可以拿越南和我國的廣東省對比,越南大約1億人,廣東省大約1.27億人,越南人均要想達到廣東的水平(2021年1.5萬美元),那么就需要像廣東省一樣出現華為,中興,比亞迪,大疆,OPPO, VIVO,廣汽,美的,格力,TCL, 天馬之類的本土世界級公司。但越南不要說這些級別的公司了,即使傳音,魅族這種級別的越南本土科技公司也都還沒有出現。

 

相對于越南,印度才是我國真正的威脅,印度的體量實在是太大了,人口是越南的14倍以上,其憑借著巨大的市場就可以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


小米最近48億人民幣在資產在印度被凍結就是一個例子,這是個不小的數字,小米其實是把在印度的投資收益以特許使用費的方式匯出,其實這很正常,畢竟使用了小米的品牌和專利,但是印度方面指控小米的計算方法有問題,總之就是匯出去的錢多了。


印度之前禁止了中國包括Tik Tok在內的大批APP的使用,也讓我國互聯網企業損失了市場。后面印度市場逐漸做大,如果其對中國品牌封閉,而韓國和美國品牌則可以在印度正常銷售,對于我國企業來說也是失去了一塊很大的市場。


除了市場之外,印度還擁有一定的技術能力和龐大的經濟體量,其在鋼鐵,電力,造船,航天,導彈,汽車,航空等領域都有自己的技術能力,雖然不如中國和發達國家,但總體技術實力是比越南更強的。


印度在2021年經濟總量已經突破三萬億美元,這已經是七八個越南的體量了,但是其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還沒有達到上限。經濟實力的增強會讓印度在眾多方面擁有越來越大的發言權。

 

第二,那就是越南發展帶給中國的收益。


和印度,歐美這些地方相比,越南不僅體量遠遠不如,而且和中國在地理和文化方面也更近,可以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個新的大市場,它現在每年給中國貢獻超過450億美元的順差,而且我國對越南出口還在持續增長。

 

越南目前人口九千八百多萬,預計會超過1億人,這1億人是中國制造的龐大潛在市場。國際貿易尤其是貨物貿易受地理距離的影響很大,其結果是各國的鄰國往往都是其最大貿易伙伴或者之一。


就拿美國來說,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是其前三大貿易伙伴,墨西哥和加拿大都是美國的鄰國,兩國和美國的貿易總額是超過中美貿易總額的,盡管這兩國的人口和經濟總量都遠不如中國大。

可以看出2021年美國進口來源國前三名是中國(5063.669億美元),墨西哥(3847.055億美元),加拿大(3571.598億美元)。而2021年美國貨物出口前三大目的國家是加拿大3076.108億美元,墨西哥2764.589億美元,中國1510.652億美元。

換言之是美國的兩個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購買了最多的美國制造的產品,合計超過5800億美元。

 

而中國,2021年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是誰?

是我們旁邊的東盟也即是東南亞十國,超過了美國和歐盟成為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而日本和韓國也是我國的前五大貿易伙伴。


相對于歐盟和美國的發達國家式的經濟低速增長,東南亞的經濟發展更快更具有增長動力,2021年,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額達8782億美元,同比增長28.1%。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4836.9億美元,同比增長26.1%;自東盟進口3945.1億美元,同比增長30.8%。


其中越南在東盟中從中國買東西金額是最多的,2021年我國對其出口金額達到1379.3億美元,同比增長21.2%,從越南進口922.74億美元,同比增長17.6%,我國獲得貿易順差超過450億美元,是我國在東南亞的最大的順差來源國。


實際上在全球發展中國家中,越南僅次于印度是我國的第二大順差來源。


市場是商業公司資金的最終來源,美國制裁中國公司,其第一步就是阻斷中國公司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這樣可以遏制中國公司做大。

中國+東南亞能夠形成20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東南亞國家在國力上沒有威脅和挑戰中國的能力,越南的面積才33萬平方公里,而地理距離上的優勢,大大的增加中國制造的能力。

 

第三,利用東南亞的低端勞動力是中國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不可能保留所有的低端產業,中國也不會失去所有的低端產業,這兩點是和諧統一的,人力成本只是工業品成本的一部分,我們必然可以憑借著品牌化,制造智能化,產業鏈聚集和龐大本土市場保留相當大一部分的低端產業。

但是必然也有一部分低端產業我們是無法保留的。

 

例如對美國,印度這樣對我國不太友好國家的出口,

假設我國100種產品中,90%的出口競爭力都很強,即使美國對我們加征貿易關稅也沒用,但或許有5%,10%的出口產品競爭力我國和其他國家只在伯仲之間,25%的關稅會讓我國出口有所損失,那么轉移到越南繼續出口也比完全損失要好。

 

再比如美系,韓系,日系品牌的主動作為,他們因為感受到中美關系的變化,處于分散風險的考慮,主動的把一部分產業鏈往東南亞和印度轉移,這個也是我們避免不了的,三星已經把自己在中國的手機組裝廠都關閉了,而蘋果也在加大旗下的各種電子產品在越南和印度生產的比例,這種情況下我國供應鏈企業前往越南設廠,其實也是給中國保留了中高端的就業崗位。


再比如一些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都不太高的就業崗位,如果本來就不怎么賺錢,國內勞動力成本太高,那么轉移出去也是必然的,其實很多工作崗位隨著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本來就會逐漸被淘汰的,一些存在著高度的危險性的崗位,一些工作強度很高的崗位,一些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的崗位,在中國正常的發展之下,愿意去做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是本來就會逐漸消失的。

我們沒有必要說,富裕起來之后還想著去大街上撿塑料瓶賣錢,還為失去了撿塑料瓶這個崗位而感到惋惜。

 

而越南的低端勞動力+中國中高管理層和工程師的模式,是可以幫助保持甚至擴大我國的中高端崗位就業的。

我們都知道資本家+打工人的模式吧?人富裕起來之后,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必然會雇傭他人,對于一個國家也是這樣,我們除了利用他國的自然資源和技術,也要利用他國的勞動力資源,利用全世界的勞動力為我們服務和創造價值是發展的必然,也是能力增強的體現,同時還能拉動當地經濟發展。

 

真正的大蛋糕在發達國家的產業里面,分清主要戰場和次要戰場,分清主要競爭對手和次要競爭對手


最后我還想說一下價值分配的事情,全球價值分配是倒三角的形式,位于頂端的發達國家盡管人口少,但是卻占據了全球GDP總量的大頭,全球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集中在歐美加澳日韓新等發達國家手中,越南一年的經濟總量才4000億美元,這些發達國家每年創造的經濟總量是越南的100倍以上,這才是真正的大蛋糕,也說也說明了中高端產業利潤和增加值的豐厚。


我國搞產業升級,從這些國家和地區去爭搶蛋糕才是主要方向,如果發達國家的財富是個大西瓜,那越南充其量就是個棗,越南的財富也絕不可能比歐美日這些地方還高。


所以不需要去放大越南的威脅,而是要了解真正的財富集中在哪里,在歐美日韓的高科技制造業之中,把這些產業拿下來,才足以讓我們的14億人過上共同富裕的生活。

 

我們以前都說“風靡歐美”,換言之歐美在全世界眼中是最大片的富裕地區,但如果單獨看歐盟或者單獨看北美,人口一個四億多,一個三億多。


我覺得東亞+東南亞地區潛力是遠遠更大的,一個富裕的以中國這個超級大國為核心的東亞地區加上一個次級富裕的東南亞地區,超過20億的人口,如果在區域內形成超大的市場和良好的制造業分工,高中低端各司其職,大市場+完整大產業鏈,將會是全球其他地區難以撼動的存在。

 

越南毫無疑問是我國的競爭對手,國家之間怎么可能不存在競爭呢,但是我們還是要分清楚主要戰場和次要戰場,在每個戰場要能分清主要競爭對手和次要競爭對手。


在沖擊中高端產業的發達國家主要戰場,我們的最大競爭對手是美國,其他是次要的競爭對手;在和發展中國家競爭的次要戰場,我們的最大競爭對手是印度,而越南之類的國家是次要競爭對手。


實際上我們在主戰場面臨的壓力要比在次要戰場面臨的壓力要大的多,美國對華為,中興,大疆,海康,中芯國際,中國電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公司一系列制裁都對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而在次要戰場,印度這幾年在經濟和邊境上對我國的各種挑釁和發難也是造成了各種損失的。由于體量方面的巨大差距,來自越南的競爭壓力絕不會比主戰場更強,因此要以平常心看待來自越南的競爭。


更要清楚,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占據的中高端產業,才是我們最大的主戰場。


轉載請標注來源158機床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省| 天台县| 辉县市| 高邮市| 商丘市| 临江市| 台东市| 垦利县| 琼海市| 赤城县| 铁岭县| 漳浦县| 徐闻县| 乐山市| 乐都县| 巩留县| 长白| 曲周县| 调兵山市| 海门市| 文成县| 利辛县| 巢湖市| 周宁县| 永宁县| 吉木乃县| 苗栗县| 苏尼特右旗| 宿松县| 桐乡市| 大理市| 大埔县| 九江市| 荔波县| 东明县| 巴彦县| 阆中市| 大同市| 高台县| 平江县|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