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跌28%,豐田慘了!這個周末(2022.9.4),日本又傳來一個大消息,繼本田之后,豐田也公布了實情,今年7月日本產量大幅下滑28.2%。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一個月個例,而是豐田已連續5個月大幅下滑。不僅是產量,在新一季度里,豐田利潤更是下滑了42%。
豐田如此,本田過得怎么樣?以東風本田為例,今年前7月,在中國市場大幅下滑了16%。而整個今年上半年,本田也下滑了近15%。還有我們熟知的日產汽車,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了22.7%,這也是極為罕見的現象。
當然,無論是豐田還是本田和日產,都把原因歸結到了這場特殊情況上。認為影響了供應鏈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從而使得整體利潤下滑和產量銳減。但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真正讓日系車難受的原因,是中國的國產汽車正通過新能源擠壓日系汽車的市場。
數據顯示,同樣在今年7月,國產比亞迪竟然賣了16萬輛。這是極其不容易的,很多人甚至感嘆,從來沒想過一個國產汽車一個月能賣16萬輛,這可是以前本田豐田才能達到的水平。而不僅是比亞迪,包括長安、吉利等國產汽車,都在開始加速崛起,擠壓了以日系汽車為主所謂的進口車市場。
發生在汽車行業的現象,其實在我們感知更為明顯的手機行業里也正在上演。曾經說到高端手機,幾乎所有人的反應都是蘋果三星等進口手機。但今天,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正在擠壓它們的市場。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總共手機出貨量1.36億臺,其中竟然有近85%都是國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8月暑期,大量年輕人大學生也開始加速擁抱國產手機,據國內平臺唯品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平臺上國產手機消費增長非常快,小米、榮耀、VIVO等成倍增長,來自95后年輕人的單量增長10倍以上。這是極其“反常”的現象,但也成為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在不同領域主動擁抱國產的縮影。
今天,豐田本田遭遇“滑鐵盧”,其實并不意外。其一是,它們并沒有抓住新能源的市場,固步自封。我們承認,在燃油時代,日系汽車的確領先國產。但在新能源的今天,國產汽車早已今非昔比。其二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不再把“進口”當做面子的象征,而是開始愈發覺得國產同樣令人感到自信。
現在,豐田CEO開始怒罵新能源,認為新能源電動車比燃油車污染更嚴重。而另一邊的本田,甚至開始考慮搬走生產線,要減少對我們的依賴。但其實無論是本田還是豐田,都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不是中國市場離不開日系汽車,而是日系汽車早已離不開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