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中國社科院某所做了一場有關“星鏈”的交流,自然免不了“美國用衛星互聯網跨過5G直達6G"這個話題,我的觀點非常直接,這是癡人說夢無稽之談。
幾萬顆低軌通信衛星提供的網絡能力,每平方公里帶寬資源只有幾十兆,是地面基站的1/500,這是華為和中興的研究結論。
衛星互聯網在海洋、戈壁、沙漠、高山等無人區的補盲通信,是地面基站的有益補充,但無法完全替代蜂窩通信網絡,這是通信產業的共識。
現階段恰逢中國5G商用三周年,通信業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5G基站超過220萬個,占全球5G基站的60%以上,5G用戶超過了5億。但總有些人唱衰5G,說也沒感覺到更快啊?
沒感覺就對了!查了一下工信部公布的數據,2019年的這個時間點,人均月流量8GB左右,今年這個時候就漲到了15、16GB的樣子,這還沒算用戶規模的增長,持續猛增的流量實在驚人。
幸虧有越來越多的5G基站將重度用戶攬了過去,才讓使用更多流量的我們,還沒有網絡變慢的感覺。
5G在工礦領域正在得到廣泛應用,200兆以上穩定上行帶寬和三五十毫秒的網絡時延,解決了遠程實時控制等場景下的技術難題。
遠程挖掘機、智慧工廠、智慧港口…全社會正在掀起一場產業革命。支持更高清直播的5G網絡助力偏遠地區直播帶貨,讓農產品走出了大山,為鄉村振興也添了一份力。
“想致富,先修路”,這個道理人盡皆知,5G網絡就是引領未來發展的康莊大路。
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有個研究結論,運營商建設網絡投入1塊錢,將給全社會帶來的7塊錢的財富。
中國這些年的快速發展驗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對基建的適度超前投入永遠都是值得的,惠及了更多的民眾和產業,不管是高鐵、公路,還是通信。
前兩天馬斯克戲稱“買推特、抄微信”,說中國人生活在微信之上,微信能夠做所有的事情,我們就沒有這樣的一個應用。
他的想法錯了,微信之所以成功,不在于APP功能和創意,而在于中國具有全面覆蓋、幾乎沒有盲區的高速移動寬帶網絡。即使給推特開通了移動支付功能,在偏遠地區到處沒信號的美國,也沒法普遍應用。
運營商建設5G,投入了不少錢,但這是一筆高價值投資,是種下了能引來金鳳凰的梧桐樹。因為5G,運營商這幾年的營收增速超過了GDP增速,業務能力也越來越強,在全球通信業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也在產業互聯網上獲得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和收入。
美國人都承認5G之戰落敗了,要加快發展,不能被中國人拋在后面,居然還有人妄自菲薄,日復一日的詆毀中國5G。
說好聽點,這些人是糊涂蛋,說不好聽的,這些人就是。。。算了,不說了。
適度超前、以建促用、建用結合的5G建設模式沒有錯,不能因為一些雜音就產生動搖,要有這個道路自信。
一句話,5G建設有利于國家、有利于民眾、有利于產業、有利于運營商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