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厄瓜多爾攻破卡塔爾球門的那個晚上,球迷小陳,終于意識到自己正在見證歷史。
頓悟來自多哈海灣球場,在球門背后的廣告牌上,小陳清楚地看到了一行中文: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鑒于對足球運動的清醒認識,他知道這一定另有所指。在這八個字前面,果然還有一個名字:海信電視。
01 贊助江湖,后浪洶涌
在世界杯歷史上,能出現在場邊廣告牌上的品牌,基本離不開兩類:一類是常客,一類是新人。
前者通過世界杯,顯示自己的地位甚至恫嚇新人:想要翻過這座大山,絕非易事;新人則要通過這樣的盛事,宣示自己的到來。
無論哪類,能登上世界杯的,都不是等閑之輩。如果非要分個高下,更高人一籌的,當屬從新人挑戰成常客的。這是最難的一類。
98年的佳能、麥當勞、卡西歐;02年的萬事達卡、可口可樂、東芝;06年的阿迪達斯、飛利浦、雅虎、吉列……到如今,很多常客不見了,很多新人也不見了。只有少數從新人成為常客,而且在賽場之外的商場越戰越強。
1950年的巴西世界杯,可口可樂成為第一家在世界杯上做營銷的企業。盛事過后,聲浪助推它的全球銷售額直接翻倍,至今仍把百事甩在身后。
1970年,巴西隊捧起大力神杯,但真正的贏家卻是阿迪達斯。32塊黑白嵌面的贊助用球,是所有現代足球的原型。4年后德國世界杯,它的釘鞋被80%的球隊采用,經此兩役,世界一線運動品牌的地位從此深入人心。
所以在世界杯的贊助江湖里,常客現身是規矩,因為只有它們才夠實力,負擔得起巨量的資源投入;新人露面是規律,因為后浪總要洶涌而上,借助體育營銷的魅力來助推自己,宣告品牌新王的誕生。
如何能成為世界杯賽場上的持續贏家,并且越戰越強,國際足聯主席凡蒂諾給了一個標準:不僅要在體育營銷上投入,而且要持續投入技術和產品創新做品牌,并且見到效果。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在品牌國際化的路上,打鐵還需自身硬。
2016年6月,歐洲杯56年的歷史,迎來了一位中國朋友:海信。
當“海信電視”四個漢字出現在場邊時,意味著中國品牌從國際大賽的觀望者,變成了置身場內的參與者。
這個身份的轉變,換來的是全球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又一次重新看待。海信的銷售人員,第一次可以腰板筆直地走進歐洲經銷商的辦公室;即使在擁有松下、索尼與夏普的電視制造傳統強國日本,它仍然毫不在意那些往日巨頭,成為沖得最快的一個。
對中國品牌認識上的更多刷新,隨著2018世界杯、2021歐洲杯的舉辦接連發生。
僅僅20年前,來自日韓的東芝、三星、LG、索尼還是國際體育盛會的主角,但在2021年歐洲杯12位頂級贊助商名單中,這些當年叱咤風云的品牌,已經難覓其蹤。
取而代之的是賽場內外的變化,支付寶成為了全球第一的支付工具,TikTok作為社交軟件遍布海外,海信的海外營收占比達到41.3%;而在2021年歐洲杯,vivo、支付寶、螞蟻鏈、TikTok和海信五家企業,聯手組成了中國方陣。
這些成功,只是中國品牌國際化的一個縮影。2020年,在《財富》雜志“世界500強”的排行榜上,中國以133家企業,力壓美國的121家。
但整個中國故事的新華彩,遠未真正開始。
02 中國制造,逆襲全球
對于中國的工業未來,美國《時代》周刊曾經下過這樣的斷言:
“人口眾多、生產總值又小的中國不可能成為工業巨頭。”
但在過去幾十年里,隨著“中國制造”席卷全球,中國不僅實現了對眾多昔日工業國的超越,更希望在“世界工廠”級的制造能力之外,讓自己的品牌與影響力獲得認可,并進一步用自己的科技與美學來定義產品。
2000年,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不到900億元,到2020年,這個數字已經狂飆到2.4萬億。正是依托于此,華為引領著全球的5G技術,大疆在世界無人機市場開疆拓土,邁瑞醫療得以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打破海外三巨頭的封鎖,海信則用技術改寫了中國電視工業數年來跟隨模仿、低價競爭的產業格局。
在整個CRT時代,中國電視品牌能掏得出的法寶,都只有價格戰;在液晶時代,因為缺乏具備影響力的技術,中國產品即使做到極致性價比,仍然是市場的次選。
許多制造業企業,因此選擇了OEM“借船出海”,靠為人做嫁衣,換得生存的權利。而海信卻偏偏選擇了最困難的出海方式——要讓全世界都認識Hisense,而不只是在代工產品上最小最不起眼的那個角落,看見“made in China”。
它要鐵了心地打造世界級企業,并創造世界知名品牌;要鐵了心地通過堅守主業來成為世界級企業和品牌;最重要的是,它必須鐵了心地重視科技與創新,為中國制造走出一條技術反超的路。
激光電視,因為能覆蓋人眼90%的色域范圍,達到90多萬種顏色,因此被產業內譽為“人類視覺史上的革命”。
2014年,埋首研發七年的海信,終于迎來收獲時刻——全球首臺100吋激光電視。而行業領軍者的地位,常常是在不知不覺間奠定的。在這波激光趨勢中,海信掌握了300多項核心科技,使得全球20多家企業投身這一領域的企業,都只得選擇跟隨。
就在海信內功修煉悄然大成之時,世界電視行業,也正在完成一場舊世界與新時代的交接。
交接同時發生在賽場內外,2016年,日本夏普因經營不善,退出歐洲杯,海信成為了接替者;2017年,東芝電視因為連續八年虧損,被海信并購收入囊中。2018年,海信又取代索尼,成為俄羅斯世界杯的官方贊助商。
東芝,日本第一臺彩色電視機的生產者;索尼,CRT時代的霸主,曾以特麗瓏技術橫掃全球;夏普,液晶電視之父。這三個曾經如雷貫耳的名字,如今都不得不退居人后,將產業新時代的接力棒,交到中國品牌手中。
從激光電視,到畫質芯片,再到ULED背光分區技術,海信用自己一個個技術突破,既從那些曾經稱雄的大牌手中接下了市場份額,也在全球消費者心中填上了對“中國制造”的新認知——來自后發工業國家的企業,正在用自己的技術與創新,引領中國品牌時代。
站在這個節點上,中國制造故事里的新一頁華彩,被翻開了。
03 坐二擁一,再不低調
電視產業的歷史,起于歐美,興于日韓,在完成了兩次權柄交割后,它和眾多領域一起,步入了屬于中國品牌的時代。
在工程機械領域的三一重工,在互聯網行業的阿里、騰訊,在ICT領域的華為,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邁瑞,在手機制造業的小米、vivo,在電視產業的海信……眾多中國企業在各自行業的崛起,聚合成了逆襲全球的中國制造。
而在崛起之后,所有中國品牌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如何更進一步?
海信的答案只有一個:去成為世界第一。
第二季度,海信系電視以12.1%的出貨量份額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三星。1-10月份,海信電視同比增長18%,穩居世界第二。
四年輪轉,世界杯的營銷周期又至,這既是難得的體育營銷窗口機會,更是重塑行業格局的重要轉折點。
這推動海信做出了一個重要抉擇:絕不低調。它要再次登陸世界杯的品牌高地,代表自己,也代表所有不斷進步的中國企業,喊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口號。
這個口號,既包含了中國傳統的含蓄,也有屬于大國崛起的驕傲。事實上,當下站在海信面前的,只剩下三星一家。而觀察目前各家的增長態勢,中國電視品牌取代韓企成為世界第一,已是大概率事件。
徹底迎來新世界的門檻,只在于時間長短,坐二望一的關鍵,只在于守正出奇。
過去的二十年里,公司的成長,產業的崛起,國運的興盛,中國制造有著完全一致的發展路徑,這是時代給予的紅利。在當下,變革時刻也已經來臨,歐美日韓制造業的戰略收縮,中國制造在技術、品牌、設計、資金、供應鏈以及市場話語權上的全面交接,消費者對于中國制造的深度認可……這些變化都指向一個結論:
守正而出的中國制造已經無需再抄作業,只需要自我刷新,而贊助國際賽事,就是實力與刷新的彰顯。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海信在卡塔爾世界杯上打出的“世界第二,中國第一”,既是對海信與中國制造硬實力的背書,也是海信與中國制造全面發力的號角。
從歐洲杯到世界杯,海信從世界頂級盛事的新人成為常客,也是中國制造在世界舞臺的縮影。
從跟隨模仿,到性價比致勝,從漸進創新,到彎道超車,幾代中國人的篳路藍縷,凝結成了新一代中國品牌的硬實力和自信。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在全球年輕一代消費者眼里,“中國制造”已經不再是一個羞于展露的概念,而是與東方大國共同崛起的一種信任與榮譽。
在世界杯這個頂級競技舞臺上,無論是艱苦的大反轉,還是激烈的對攻戰,無論是速度致勝的席卷,還是最后一分鐘一劍封喉的頑強絕殺。它從來不缺少奇跡與紀錄,以至于總是可以見證新王的誕生。
也正是在這樣精彩絕倫的舞臺,才配得上傳播一個產業王者變遷的故事。在這場沒有中國隊參與的盛事上,卻發生著格局更大、意義更重的暗戰。
作為球迷,小陳還有近一個月的美好時光,去見證綠茵場上的精彩,但在多年后,他印象更深的,恐怕會是刷遍世界的中國海信,乃至于越來越多登上世界舞臺的中國品牌。
畢竟,對于總是自我刷新的中國制造而言,未來的時間夠長,戰場夠寬,足以讓它洶涌在賽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