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個傳統微小企業主,五金加工業,我的工廠在疫情前幾年就關閉了,原來工廠規模從最高峰400人,經歷了2008年金融風暴之后就開始裁員,10年到12年,工廠還有100人左右,隨著訂單不斷萎縮,工人招聘成本越來越大,ZF部門隔三差五的檢查安全生產,環保不停的檢查,工廠經營越來越難,到14,15年只剩下3、50人左右,最后到15年,我就沒有了繼續經營的想法,16年初,把最后一批員工的工資和遣散費結清,就把工廠徹底關閉了。
經歷三年疫情,實業經營更加困難,勞動法就像一根繩索一樣,勒在企業主的脖子上,隨時有員工因為各種事情,把企業法人告上法院,傳統企業掙著白菜的利潤,但是擔著好像販賣白粉的心,隨時不知道面臨什么風險,整個企業就面臨倒閉或者是負債累累,最后企業主可能人財兩空,走上不歸路,辛辛苦苦幾十年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
現在雖然鼓勵創業,國家也有政策支持,但是現在創業的難度今非昔比,普通人不能像90年代,10年代的創業環境了,當國家創業環境寬松,沒有那么多的限制,一個好的土壤必須是寬松的,種下去的作物才能有好的生長空間,這樣的話企業才能活起來,作物才能生長起來。如果土壤被各種行政部門不斷的踩踏,土壤的土地是實的,作物很難生長。企業也一樣的道理。
普通打工人是弱者,但是現在的中小企業主是弱者中的弱者,他們面臨的是各種風險,不穩定因素太多,企業也想突破,不變就會死。
網絡改變了格局,似乎是信息流暢了,但是換來的價格戰,企業面對網絡價格戰束手無策,產品降價就像慢性病一樣,讓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加上各種生產成本的上漲,海外訂單的壓縮,現在很多中小企業主,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一個企業想重新建立起來很難,要靠累積,但是企業倒閉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幾十年辛苦建立起來的東西全部化為烏有!但是已經是無力回天!企業主還會背上一身的債務。經歷三年抗疫,想重新創業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很多企業主感覺前路茫茫,找不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