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我國自主研發的運-20大型運輸機服役之前,我國空軍在大型運輸機方面其實就只有20多架東拼西湊而來的伊爾-76運輸機,而且其中4架后來還被改為了空警-2000預警機平臺。如此數量的大型運輸機對于一個大國來說很顯然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滿足我國空軍戰略運輸需求。
不過,如今運-20大型運輸機的服役數量雖然已經達到了約50架左右,解決了我國過去幾十年我國空軍極度缺乏大型運輸機的“窘境”,但已服役的這些運-20運輸機大多采用的卻都是俄制D-30KP-2渦扇發動機或者其國內仿制型號渦扇-18,因為該發動機是涵道比只2.4、最大推力12.5噸/13.2噸,這使得運-20運輸機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性能。
在眾軍迷的期待下,大概是在2020年10月份左右,首次出現了4臺發動機全部換成了國產渦扇-20大涵道比發動機(涵道比大于4)的運-20改進型,而該改進型也被稱為運-20的全狀態版本運-20B運輸機,軍迷們也期待運-20B能早日完成試飛定型、開始大批量生產,這一等就是兩年多的時間。
而就在近半年的時間里,有關運-20B運輸機進行試飛的消息可以說是越來越頻繁,不僅通過衛星圖可以看到西飛某機場已經有多架運-20B之外,還可以看到近期運-20B頻繁進行了高原試飛、極寒地區試飛等惡劣環境的試飛驗證,這些都說明運-20B的試飛已經到了最后階段,在經過2年多的頻繁試飛,估計再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能看到量產版的遠-20B交付空軍了。
運-20B運輸機之所以受到眾軍迷的關注和期待,主要是只有在運-20將4臺發動機全部換成國產渦扇-20大涵道比發動機之后,才算是核心技術/部件全部自產,徹底擺脫對俄制發動機;另外,這時候的運-20B運輸機才能稱之為完全體,性能也有望達到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大載重66噸的設計標準。要知道,根據2019長春空軍開放日官方公布的權威數據可知,采用俄制D-30KP-2或者渦扇-18發動機的運-20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79噸、最大載重55噸、最大航程7500公里。
而渦扇-20發動機的最大推力達到了15噸左右,涵道比超過了4(大概率在5左右),這使得運-20B不僅有更大載重,而且油耗更低、更加穩定,同時航程也能隨之增加(預計可以達到8000公里左右),如此才算得上全球性能頂尖的大型戰略運輸機,之后也就可以不再顧及的進行大批量生產了,再生產個上百架才能滿足我國空軍戰略運輸的需求。
當然了,在全狀態版的運-20B運輸機定型裝備之后,除了可以不再限制的大批量生產之外,基于運-20B運輸機為平臺的各種改進型也應該隨之開始研發了,比如運-20B版的加油機、大型預警機以及模型已經亮相了多年的運-20F商用貨運飛機等衍生型,也都可以進行盡情的改動和研發了。
最后,在全狀態版的運-20B運輸機量產之后,下一代400噸級的重型運輸機理論上也該提上日程了,期待早日可以看到我空軍400噸運輸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