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目前進行的俄烏沖突不一樣,臺海地區成為了一個潛在的火藥桶,盡管未來面對的也是常規化作戰,可極有可能演變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源頭,這令美國高層中的不少鷹派人士都反復參與了兵棋推演。
兵棋推演的過程中,發現在臺海地區,中國的近防導彈總能輕而易舉地擊沉美軍的航母,對于美國武力介入臺海局勢來說,算是一種沉重的打擊了。面對臺海地區的優勢不對等,美國方面似乎并沒有放棄介入臺海的念頭,相反釋放了打世界大戰的念頭。
當然美國要打世界大戰,除了頻打臺灣牌以外,更為重要的就是要挽救美國岌岌可危的經濟水平,這一招在美國歷史上已經是屢試不爽了,如今希望能夠在中國身上得到炮制,可面對美國的恐嚇,中國究竟是是如何應對的呢?
一、釋放了世界大戰的恐嚇
無論美國如何做出推演,中國近海防御優勢是客觀存在的,目的也是為了減少祖國統一的壓力。可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卻似乎做出了孤注一擲的抉擇,既然無法改變劣勢地位,那么就借此擴大戰爭,很顯然這是釋放出了要打世界大戰的信號。
美國之所以會釋放出這樣的信號,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美國國內經濟的每況愈下,希望能夠借此來提振國內的經濟水平,于是美國將希望放在了臺海地區,希望能通過臺海局勢,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面對美國單方面的恐嚇,中國并沒有絲毫畏懼,相反是嚴陣以待,還想用如果中國敢于擊沉美國航母,就要擴大戰爭規模的恐嚇手段,恐怕已經難以起到作用了。
在美國當前釋放的恐嚇信號中,首當其沖的則是從介入到參與角色的轉變,曾經美國總是在以一個介入者的身份出現在臺海局勢中。
不過到了如今,美國卻成了一個參與者,這樣一個轉變意味著臺海局勢在不斷升級的同時,還將臺海地區當成了特殊的砝碼,希望借此來達到的利益要價也就越來越高。
深知中國不會做出絲毫讓利的美國鷹派人士,在針對臺海地區沖突升級為世界大戰的過程中,已經不再滿足于過往的添油加醋了,相反是希望通過一個臺海地區沖突來演變成全面戰爭,這才能夠全面開動美國這臺戰爭機器,最為直觀的表現就是美國介入臺海沖突的方式大為不同了,在以往的觀念中看來美國肯定會增派航母打擊群來干涉。
可如今則是以核潛艇為主力戰斗部隊,將打擊目標直接擴展到了中國內地,很顯然這是擴大戰爭規模的一種手段。
二、中國正面應對戰爭威脅
釋放出了全面戰爭的威脅后,通過一些專家的分析認為,一旦美國將打擊編隊變為了核潛艇,那么中國無論是沿海還是內地的工業重鎮都難以幸免,這很有可能爆發全面戰爭乃至世界大戰。面對戰爭的威脅,中國并沒有逃避而是正面應對,開始就美國鷹派人士放出的威脅,給予了回應。
事實上美國在介入臺海局勢后,進一步擴大戰爭的可能性一直都是在中國戰略部署的考慮范圍之內的,這讓中國對此是早有準備。
為了防止臺海沖突擴大化,中國的核潛艇編隊成為了遏制敵人的利器,如果在臺海沖突中,介入的美軍,膽敢用核潛艇的核力量進行威脅,那么中國核潛艇的目標就不僅僅只是附近的這幾個美軍軍事基地了,很有可能美國本土都要遭殃,屆時美國不僅會為戰爭付出沉重的代價,還將徹底失去在亞太博弈的資本。
看到中國早已完成的部署,以及后續的反制計劃后,美國所謂擴大戰爭的恐嚇也就成了紙上談兵,其實無論如何美國也不敢于點燃臺海地區的火藥桶,這會讓美國癱陷其中,變得動彈不得,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根本不懼美國的軍事威脅,依舊按照程序走和平統一的進行。
當然不畏懼戰爭的挑戰,在美國打臺灣牌時,還連帶著經濟上的挑釁,這一點也是美國鷹派人士依舊抱有僥幸心理的表現,他們希望透過經濟上的戰爭占據一點優勢,好為日后擴大戰爭創造有利條件。
可是這樣一個想法顯然是低估了中國在打經濟戰爭中的應對能力,這讓貿易戰后,中國的連連反擊,打出了高水平的表現,使得中國在經濟領域不減反增,反倒是美國卻連連在經濟戰爭中吃了一個又一個的敗仗,不得不有所改變,這一點也充分表現了中國根本不畏懼美國的這種戰爭恐嚇。
希望借助臺海局勢的升溫,來為美國創造一個有利的戰爭環境,可在戰略推演上,中國卻始終占據優勢,這讓美國難以真正下口,被迫動用了威脅的伎倆。面對戰爭的威脅和恐嚇,中國從各個方面來看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可謂是毫不畏懼戰爭的威脅,自然也不會放緩和平統一的腳步,這讓美國打的臺灣牌,只能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