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機加工效率可以從設備、工裝、刀具、工藝、管理等方面來,我認為設備、工裝、刀具、工藝能提升的范圍和管理能提升的范圍比例應該是前者占的比重較大,把前者比作硬措施是很容易提高工作效率的,后者提高效率的模式依賴操作者的技術素質以及操作者的收入,下面說說小編理解的能通過管理來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1、人員素質方面,如果熟練工種肯定比生瓜蛋子的工作效率要高,所以招聘有操作經驗的操作工這點尤為重要;
2、人員培養方面,作為一個加工方面的企業,我認為技術工人這一類人員已經逐漸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所以能培養更多優秀操作工,既能督促老工人積極學習,也能激勵新工人茁壯成長,增加企業內部的競爭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3、有促進作用且嚴厲嚴格執行的獎懲制度,這點我認為很重要,積極的獎懲制度不僅能促進操作者提高產能更能提升產品質量;
4、質量保證部門人員組成。這點事我深有體會的,往往因為質保員檢測出的一個毫不影響質量、裝配、使用的一個小問題,就得很多人圍繞這個小問題去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解決,但解決肯定是要重新變更工藝或者增加工裝設備,但解決和不解決的效果是一樣的,這種作業方式讓第一線操作工感到極其無語。所以我認為質量保證部門的人應該是能懂得產品裝配、運行、使用甚至性能的人,這樣可以使有些產品零件的檢測簡單化,提高一次交檢合格率;
5、操作者班次安排,合理的排班對提高產能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當然,我認為國家法律高于一切,一切的排班制度都應該在法律要求范圍內。排班制度的嚴格執行也是很重要的,往往夜班、大夜班的出活率低于白班的原因就在于夜班、大夜班沒有一線管理人員的監督,導致出工不處理,甚至有管理人員認為夜班、大夜班比白班辛苦、比白班累而允許操作者偷奸耍滑,這種思想從管理上就是不對的,按照作息時間,夜班、大夜班的上班時間是少于白班的,休息時間是長于白班的,所以白班才是不占優勢的那一類人。
6、人員配置方面,我認為應該發揮出各班組長得帶頭作用,應該從部長催合同、主任催零件、班組長靈活機動催進度,解放班組長,應該讓他們哪里忙上哪里,要求一天出零件多少就必須出零件多少;
7、零件設備安排方面,一線管理者應該考慮優勢設備上批量這一原則,發揮優勢設備的長處,增加工作效率,可笑我認識的一個企業部長,自己車間設備都是最先進最智能的,他偏偏安排這些設備加工單件或者小批次,讓外協廠家加工大批量的零件,既讓智能設備因為頻繁更換工裝夾具造成加工效率降低,又讓批量零件因為轉運或者外協廠家操作不成熟造成零件逾期完成和因為質量問題報廢;
8、最最重要的問題我認為還是員工積極性、員工的幸福指數,只要員工心情好、對企業有依賴感,干活的速度肯定是比一肚子牢騷干活快的,這方面沒有經驗,畢竟我也不是管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