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有學者問弗里德曼:“一旦中國的國產C919成功,他們放棄波音怎么辦?”弗里德曼沉默半晌,說了一句話:
“如果他們真把飛機造出來了,美國人將深表痛心!”
對此,金一南在《為什么是中國》里給出了一針見血的解讀:
美國人覺得買他們的飛機是理所當然,你們怎么能自己去造飛機呢,這是你們該干的活兒嗎?這就是一些美國人的心態。
所以,弗里德曼所說的“深表痛心”,重點并不在于對商業競爭的憂慮,而在于一種居高臨下的慣性思維被現實打破時的無所適從。
在他們的主觀意愿中,“高端制造領域,我們負責;低附加值產業,你們去做。”這樣才是他們眼里好的分工。
而美國經濟學家彼得·納瓦羅更是公開呼吁:“在新能源汽車、先進鐵路、飛機制造等重要領域,一定要防止中國成為主導!”
但是,現實是什么情況呢?現實是在納瓦羅說的這三個領域,其中已經有兩個被中國制造實現了全球領先,一個高鐵,一個新能源汽車。
目前,中國高鐵的先進性自是不必贅言,無論是核心技術,還是運營里程,運行速度等,都是領先于世界的。
而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的自主品牌亦是成績斐然,不但在“三電”核心技術上突飛猛進,而且以“產銷八年蟬聯全球首位”持續驗證了國產車的產品競爭力。
近年來,包括比亞迪、埃安等在內的一大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強勢崛起,持續推出了一眾極具競爭優勢和高產品力的實力車型。
砥礪再揚帆,奮進正當時。祝福中國制造,明天更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