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的歐洲機床工業協會(CECIMO)2023年春季會議深入探討了機床行業的新興技術和大趨勢,CECIMO表示盡管政治和經濟體系存在不確定性,但歐洲機床生產商的經濟形勢良好。
隨著供應方壓力的緩解和強勁的訂單,CECIMO預計2023年歐洲機床產量出將出現正增長。天然氣短缺風險的降低和通貨膨脹壓力的緩解,將使歐洲的消費者和企業恢復。然而,必須認識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利率上升對投資流動和全球需求的負面影響。
回顧過去的一年,盡管有各種挑戰,歐洲機床行業復蘇勁頭顯著,產能利用率高于2019年的平均水平。根據最新數據,2022年歐洲地區的機床產量達到約250億歐元,在全球機床產量中保持約32%的份額。在消費方面,2022年的機床產值為184億歐元,歐洲國家的機床消費幾乎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與2021年相比,機床產量增加了約11.9%,機床消費量增加了23.4%。
2022年,歐洲的機床總出口量增加了約11.7%,而進口量的增長速度要高得多約為28.8%。2022年,美國和中國仍然是歐洲機床的兩個主要出口目的地,其中美國位居首位。日本、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仍然是歐洲國家的前三大機床供應市場。
在大會會議期間,經濟委員會主席Marcus Burton宣布了對2023年歐洲機床產量增長的初步估計:"基于歐洲地區大量的訂單積壓和機床消費的進一步恢復,我們認為今年歐洲機床產量將進一步增長約8%。”
雖然2022年歐洲機床的總訂單指數平均值比2021年的平均值高出約11%,但最新的商業環境指標表明,2023年上半年的訂單量會下降。之后訂單量預計將呈現出更加穩定和積極的趨勢。
CECIMO總干事Filip Geerts在評論這一公告時說:"我們很高興看到歐洲機床行業在2022年的復蘇,我們期待著2023年的產出正增長。雖然前面有挑戰,但我們相信,該行業有能力在未來幾年繼續其增長軌跡。
德國
2023年第一季度,德國機床行業收到的訂單按名義價值計算比去年同期下降11%。來自德國的訂單下降了18%,而來自國外的訂單則下降了8%。總的來說,這意味著實際下降了17%。
"然而,考慮到許多金融負擔——如能源危機、高通貨膨脹、利率上升和經濟的整體疲軟——令人鼓舞的是,3月份的最新數據顯示,訂單的下降趨勢已經停止。"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VDW)執行董事Wilfried Sch?fer博士在評論這一結果時說道。事實證明,來自國外的訂單比國內市場的訂單要穩定得多。他指出,來自非歐元區國家的大規模訂單發揮著重要作用。
"總的來說,我們看到我們的行業不得不面對的困難在減少,"Sch?fer解釋說。供應鏈的緊張狀況現在開始緩解,這使得關鍵客戶部門,如汽車行業,能夠再次生產更多產品。
因此,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再次回升。20%的增長,或11%的實際增長,反映了這些積極因素。
無論目前的經濟形勢如何,許多發展都導致了投資水平的提高:持續的自動化趨勢、日益增長的數字化、蓬勃發展的電動車、關鍵基礎設施三要素(如芯片、電池)的能力建設、對氣候保護(如熱泵)的廣泛投資、可再生能源的擴大以及國防開支的增加。
Sch?fer說:"我們預計今年下半年的訂單將趨于穩定。目前的一個主要優勢是正在進行的、可觀的積壓訂單,幾乎可以延續12個月。根據最新的預測,這將使2023年的生產量與前一年的增長相同,即增長10%,達到155億歐元。
意大利
意大利機床協會(UCIMU)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意大利機床訂單同比下降23.7%,其中,國內訂單同比下降24.1%,國外訂單同比下降22.9%。UCIMU主席Barbara Colombo說:"今年上半年的經濟下滑并不令我們擔心。UCIMU經濟研究部和商業文化中心的數據收集也顯示,在2023年第一季度,意大利機床制造商的產能利用率超過86%,但實際上,有幾家公司幾乎達到了100%。在這個季度,訂單組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達到了8.6個月的保證產量。”
"在國外方面,同樣考慮到我們的公司幾乎滿負荷生產,從事履行大量未完成的訂單,本季度的下降可能是由意大利制造商決定將重點放在國內市場。"
"我們很清楚這種態度可能會給我們的企業帶來問題,因為從長遠來看,他們將面臨失去幾十年來獲得的市場份額的風險。為了應對這一現象,在價值鏈開始重組和縮短的時期,UCIMU打算增加支持企業國際化活動的舉措。一個例子是在越南啟動的企業網絡項目,其目的是促進企業滲透到世界上最有趣和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Barbara Colombo說。
日本
據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公布的月度數據顯示,3月,日本機床訂單額同比減少15%,跌至1410億日元。從機床構成來看,3月,日本機床內需減少8%,降至493億日元;同期,日本機床外需(出口)減少14%,降至916億日元。來自中國的訂單額同比下滑10%,降至300億日元。連續3個月低于上年業績。影響因素是智能手機等IT設備和半導體制造設備領域的投資告一段落。
日工會的會長稻葉善治(發那科會長)在記者會上表示:“純電動汽車(EV)相關投資依然堅挺,我認為目前告一段落的IT產業投資也會增長。半導體相關投資可能會重啟”。
來自北美的訂單額減少15%,降至279億日元。雖然低于創出歷史最高水平的上年同期業績,但仍處于高位。飛機零部件和Job Shop(代工生產零部件的中小制造企業)出現了相當規模的投資。來自歐洲的訂單額增長1%,達到197億日元。
1-3月,日本機床累計訂單額3942億日元,同比減少12%。從機床構成來看,1季度,日本內需機床訂單1317億日元,同比減少14%;外需(出口)機床訂單2625億日元,同比減少11%。
美國
相較于其他地區的低迷,美國可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根據美國機械制造技術協會(AMT)報告,2023年3月美國制造技術的新訂單總額為5.432億美元。環比增長了16.5%,僅比2022年3月的訂單低了不到2%。2023年第一季度的訂單總額為13.6億美元,僅比2022年第一季度低7.5%。
"根據歷史趨勢,我們預計3月份會比2月份有所改善,"AMT總裁Douglas K. Woods說,"令人驚喜的是,2023年3月是IMTS展會后第一個訂單超過5億美元的月份,也是15年以來最好的一個3月。雖然我們追蹤的大多數行業在2023年3月都增加了訂單,但有幾個行業特別受到提振,因為它們是去年開始實施的基礎設施和芯片法案的受益者。"
建筑機械制造商在2023年3月大大增加了訂單,是2008年4月以來單月訂購機床最多的行業。合同制造商其訂單量相比2023年2月幾乎翻了一番,創下了2022年9月以來的最高訂單量。航空航天業下了他們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的訂單,機動車變速器制造商下了自2022年6月以來的最大訂單。
Woods說:"汽車制造商的投資表明,在向電動汽車過渡期間,仍然需要額外的內燃機制造能力。”
他繼續說:"盡管3月訂單的基調很樂觀,但有幾個不利因素可能會導致制造技術行業在夏季降溫。盡管許多經濟學家幾個月來一直在預測經濟衰退,但現在的普遍想法是在夏末或初秋時節放緩。上周,美聯儲主席Jerome Powell表示,他預計增長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趨勢以下,即使沒有變成負增長。我們一直聽說報價活動已經開始放緩,考慮到典型的銷售周期,這可能轉化為今年晚些時候制造業技術訂單的一些疲軟,與經濟預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