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投入兵力最多,投入武器種類和數量最多、參戰國家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在戰爭中,博弈的不僅僅是兵力,更是各國的科技,技術,以及裝備的先進程度。
數控機床就是因為受到戰爭的影響而發展迅速的一個典型例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數控制造始于美國密蘇里州一位工程師手上,為了滿足當時戰時需要,需要找到一個快速生產直升機旋轉葉片的制作方法,數控制造便應運而生,那位工程師便是數控機床發明者:約翰帕森斯,之后被譽為數控之父。
他被聘為當時美軍空軍基地螺旋槳轉翼實驗室主任,是第一批利用計算機方法來解決加工問題的人,特別是用于加工直升機旋翼葉片的曲線精確補償,很顯然他將計算機與機床的結合實驗大獲成功。
美國在第一臺數控機床的加持下制造了大量的武器,甚至當時美國為了維持戰時高產,將所有的制造企業進行改造,用來生產軍工,如今很多知名的汽車品牌在二戰時期都是生產軍火的主力軍,福特1小時交付一輛轟炸機,通用汽車在二戰時生產了8600架B-24轟炸機。
美國向同盟國輸送了大量的物資,其中在關鍵戰役蘇聯衛國站中支援了40%的戰爭物資,戰爭期間,累計生產了30余萬架飛機,10萬余輛坦克,200萬挺機槍。
不可否認,美國源源不斷的戰爭物資是二戰獲得勝利的關鍵一環,但誰又能想到美國強大的工業制造能力的起源竟然是小小的一臺數控機床呢?
制造能力往往決定戰爭的結局;機床又是制造能力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