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道據德國《商報》網站7月20日報道,在過去,德國汽車配件供應商對一件事始終可以放心,那就是它們最重要的客戶在技術上占據領先地位。從防抱死制動系統到發動機電控系統——寶馬、奔馳和大眾汽車集團始終是行業翹楚。但這個時代顯然已經結束了。
據報道,采埃孚公司的董事斯特凡·馮·舒克曼說:“中國汽車制造商在迅速發展的同時非常重視技術,比其他國家的廠商更早運用新技術。”這點被業內許多人視為威脅,但對采埃孚的這位經理來說卻是機遇。“我們今天已經將大量最新研發成果投入工業生產,先在中國,后在歐洲。”
中國汽車制造商蔚來是該公司電子轉向系統的首家客戶。
據報道,博世、大陸集團和采埃孚稱,來自中國汽車制造商的訂單連年大增。德國一家大型汽車配件供應商的經理說,目前中國汽車制造商下訂單的增長勢頭超過了大眾、寶馬和奔馳。
德國汽車配件供應商研發的幾乎所有產品都供給中國汽車制造商使用。蔚來從博世購買了電池管理系統、電動機轉子和各種控制單元。小鵬汽車從博世購買電動轉向裝置。大陸集團為零跑汽車提供了線控剎車解決方案。大陸集團還宣布拿到了兩份來自中國制造商的高性能車載計算機訂單。
結果是:中國廠商的汽車在技術上與市售車型旗鼓相當,價格則比德國競爭對手的產品便宜得多。德國一家汽車配件供應商的總經理哈拉爾德·馬夸特說:“對于售價超過10萬歐元(約合80萬元人民幣——本報注)的中國電動汽車,您基本看不出那并不是歐洲制造的汽車。”
據報道,全球最大汽車配件供應商博世的老板斯特凡·哈通,毫不掩飾自己歡迎中國人來到他的國家。他說:“競爭總是好的,可以改善產品質量。中國汽車制造商要是帶著它們的電動車型進軍德國和歐洲市場,情況也是如此。”哈通說,原則上所有汽車制造商都是博世的潛在客戶。
報道稱,對于德國汽車制造商來說,這不是好兆頭。但無論如何,博世、采埃孚和大陸集團在汽車市場的轉型過程中都不希望發生一件事,那就是與德國汽車業一起沒落。在德國汽車制造商因中國制造商的實力增強而失去市場份額之際,這一發展趨勢卻給了德國汽車配件供應商減少對本國制造商依賴的機會。